缩略图

地缘经济理论视角下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

作者

刘泓江 赵增增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大连 116000

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 在苏联解体后 , 国际政治的主旋律由“军事争霸”转向“经济角逐”, 经济、科技领域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战场。1在此条件下,各国普遍将经济发展作为本国政策的核心目标,积极通过谈判与协商解决双边或多边问题,展现出一种更为理性和务实的国际关系态势。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地缘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继地缘政治学之后深刻影响国际关系走向的又一重要理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出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方案,这些实践不仅为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也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际秩序的稳定提供新的思路。在全球治理体系不断面临深刻变革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逐渐被地缘经济思维所取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和领土之争,经济利益的争夺与合作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

一、理论基础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学者 Edward N.Luttwak 首次提出“地缘经济”这一概念,他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将地缘经济看作是新时代背景下替代地缘政治,国家进行权力和利益扩张的手段,2 到 21 世纪之后,一部分学者认为地缘经济的内涵不应仅局限于争夺利益和权力,而是推动经济交流发展,服务于全人类。3 但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就目前各具特色的学派来看,西方各国都具有一个共识:地缘经济考虑的是经济增长而不是政治对立。而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研究基础上认为地缘经济学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挑战和机遇,带来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机会。

在全球范围内,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激化,严重影响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内涵,依据“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经典界定,是指多元行为主体通过制度创新与机制协调,持续开展全球事务协同管理的动态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治理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难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大国和小国之间存在治理权力失衡等导致全球治理丧失公平。但若结合地缘经济视角,该理论将主要聚焦于经济领域内各主体间的复杂互动,探索如何构建协调利益与整合资源的治理机制,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地缘经济新战略的分析

(一)“一带一路”战略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经历从衰落到复兴的转变,随着路权的恢复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化,古老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已经向世界证明了其经济发展道路的正确性,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长放缓以及内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调整国家地缘经济战略、协调国内外经济交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已成为决策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希望通过加强国内外经济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中曾提到,“我们希望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突破2.5 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让区域内的其他国家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也让它们感受到中国推动亚洲经济共同发展的诚意。长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在接受发达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的援助时,往往不得不接受一些附加条件,这对国家内部稳定和自主发展极为不利,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相比之下,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合作。对于急需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是中国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国际地位以及亚洲区域合作需求的综合考量而提出的新战略。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美国经济的不断复苏为其他发达国家送去一丝希望,但毋庸置疑的是,美国经济恢复的前提是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目前,全球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人们不具有医疗卫生、饮用水资源等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许多发展中国家力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更是希望本国民众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自身财政支出和多边开发银行融资,财政有限便难以满足建设者需求。恰逢此时中国国内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时期,迫切需要扩大中国国内产能的境外需求以缓解我国的发展压力。4 在此形势下,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旨在通过这一多边开发机构,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契合亚洲人民的共同利益,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发展形势与国内需求相结合的外交理念下,顺应国际趋势的新战略布局。

(三)中国地缘经济战略的全球治理措施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正在迅猛发展,其影响力早已突破亚洲,逐步面向世界。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地缘经济战略,中国应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其他区域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开展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以及加强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中国还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需求,量身定制合作方案。在全球范围内探索合作方案的过程中,中国要注重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通过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经济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内国家的促进作用远不止于单一国家的经济层面,它还推动周边区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交流,使政治与文化合作迈向新阶段。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国内经济格局将变得更加平衡,而与中国相邻的周边区域国家也将凭借自身优势,抓住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积极开展与中国内部的经济合作。“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5 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大国如何处理好同周边国家间的关系更是全球治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作为有责任的大国,将始终高举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同周边国家一道共创美好未来。

结论

在全球化与多极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缘经济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等战略举措,成功构建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合作与发展共享为特征的地缘经济新范式。这些实践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也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秩序的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 萨本望 . 新兴的“地缘经济学”[J]. 世界知识 ,1995,(05):2-4.

[2]Luttwak E N. From geopolitics to geo- economics: Logic of conflict, grammar of commerce[J].The National Interest, 1990, 20(5): 17-23.

[3] 杨文龙 , 杜德斌 , 刘承良 , 等 . 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 [J]. 地理学报 , 2016, 71(06): 956-969.

4] 马媛晶. 亚投行: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D].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6.

[5] 习近平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人民出版社,2015 年, 第5—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