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在小学语文中高年段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廖新星
珠海市金湾区南新小学 519055
为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推进课题研究,我校通过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综述,手机学生的综合信息,分析数据,确定了研究路径和具体的研究步骤。
《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在小学语文中高年段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课题组,确定了实验教师、实验班,组建了由实验教师、语文科组长、教务研主任等组成的研讨团队,邀请专家入校指导,老师们通过对李东生提出的《小组学习动力系统》的学习,了解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流程。
一、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1. 教师准备阶段
(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或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设计预习指导: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详细的预习指导方案,包括预习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3)分组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人,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讨论。
2. 学生课前预习阶段
(1)分配任务:每个小组轮流承担预习任务,每次由一个小组负责主导预习活动,该小组组长再分配具体任务给组员。如:
语文,预习某课四会生字,每个小组都分工合作,一个人重点预习几个英语,预习某课单词,每个小组都分工合作,一个人重点预习几个。
数学,预习某章节例题,每个小组都分工合作,一个人重点预习1 个例题。
(2)自主学习:小组成员自己学习、思考、质疑,查阅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3)交流讨论: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疑问,相互解答,形成共识。3. 课堂互动阶段
此环节是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的关键环节。
(1)汇报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预习成果,展示预习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和理解。
(2)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补充知识点,纠正错误,深化理解。
(3)全班互动:针对汇报内容,全班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听后提出问题,上台展示的小组成员4 号回答简单问题,3 号、2 号回答一般问题,1 号回答有难度的问题。整个环节结束前,老师、同学共同点评,根据小组组员讲解质量给予成员加分,加分累计,按班级个性化奖励制度执行。
以教学《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第三自然段教学环节为例。
师: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
师巡查指导。
师点拨:抓住”反面”一词突破难点,播放视频、“爬山虎的脚”特写照片,指导学生找准“脚”的位置。
(4)本节课轮到第五小组(1-4 号一起上台)上台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学习成果,2 号、3 号、4 号先讲,1 号补充。
(5)其他同学向第五小组成员提问,4 号回答简单题,3 号、2 号回答一般题,1 号回答有点难度的问题。师点评,关注学生聆听质量,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评价,酌情加分。
(6)师小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由六七根细丝组成,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细丝嫩红、纤细、柔嫩的特点,描写具体鲜明。这是作者耐心、细致、连续观察的结果,值得我们学习。
4. 巩固提高阶段
(1)练习应用:通过相关的练习题或活动,让学生将预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记忆。
(2)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给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3)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升学习效果。
5. 持续优化阶段:
(1)调整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教师适时调整预习指导方案和分组策略。
(2)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的意义和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综上所述,课堂上,老师们紧扣教学内容,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自觉地带着目标明明白白去预习,落实学习任务,课堂上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学生们纷纷站到讲台上,化身成为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小老师”,学生在过程中形成生预习、讲解、提问、反思、归纳的方法和策略。
二、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的教学成效及反思
(一)学习方式转变
1. 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让学生爱上语文
实验班采用了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学生有了预习任务单,小组长又进行了分工,预习任务得到了“减负”,大家分工合作,上课前,小组成员“碰头”,讨论预习单任务的落实情况,最后在上课环节,该小组全体成员上讲台做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尝试站在老师的角度去学习、分享,学生有了新的体验,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获得感更强了,成功的体验更多了,加上多元评价,学生逐渐爱上了语文。
2. 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让学生学有途径
(1)学生掌握了预习策略。针对学生预习不充分,老师根据学情,提前设计好预习任务单,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支架”。
五下第八单元《威尼斯的小艇》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简要了解意大利、威尼斯(轮到第3小组重点预习)
任务二:当讲解员,招揽游客坐(轮到第4小组重点预习)
1.建议从三方面讲解:(1)小艇好(2)船夫驾驶技术好(3)其他(合理的即可补充进去)
2.对照评选金牌讲解员的标准进行评价,自主评选。用好“大拇指”,自主评选其中一个。

任务三: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轮到第5小组重点预习)
在第4-6自然段,也有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请找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相关句子,并进行旁批,写出阅读感受。1.分别找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段落或句子。
2.品读,体会动态美与静态美。特别是“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写出了夜晚威尼斯的( )之美。
3.运用静、动态描写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完在小组内交流、修改。
小小的预习任务,给了孩子们大大的学习驱动力,让他们主动探索课堂以外的世界。“团队合作”“自信表达”“主动解决”……这些优良的学习品质,渐渐在孩子们的身上展现出来,实现了“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学生掌握了讲解、提问、归纳等学习策略。学习重在过程,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上都实施了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逐步掌握了讲解、提问、归纳等学习策略。
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员们的组织、沟通、合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学生成长注入动力。孔老师执教的六 1 班(课题实验班),未实施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前,该班语文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平均分76.3 分,合格率 81.6% ,优秀率 42.1%⨀ 。实施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后,2023-2024 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平均分为 83.6 分,合格率 96,7% ,优秀率 57.9% ;2023-2024 年第一学期,平均分90.8 分,合格率 100% ,优秀率 83.8% 。
实验班的全体学生展现出了对语文的浓厚兴趣,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古诗词竞赛方面,成绩突出,参加金湾区经典诵读《英才少年,立志报国》荣获区第三名;在区竞争激烈的飞花令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山河之光,赤子之爱》朗诵节目在金湾区举办的“我要上村晚”活动中展演。
(二)教师角色转换
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中发挥这一新角色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学生预习后的课堂展示,了解学生对课本的掌握情况,老师补充说明。
2. 根据学生对固定提问题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本的掌握情况,老师补充说
3.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情反映,比如听不懂的表情,老师调整上课的节奏。
4. 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小结时补充说明。
5. 根据学习的进展情况,不断调整预习内容。
(三)评价方式改变
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注重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结合学校“学在南新”三位一体评价系统,给予学生及时评价、精准评价、多元评价。
综上所述,学校采用了小组轮流重点预习法,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教师转换了课堂角色,教学改变了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发挥了每一个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动性。学生们课前做好了预习工作,课上积极主动交流、分享、评价,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互助意识,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夯实了语文基础,发展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静悄悄地革命》[D].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
[2] 张兆林.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 科幻画报.2022,(08)
[3] 王雅慧. 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与对策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4] 鲁成海 . 课前预习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0,(03).
[5] 王鉴. 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 [J]. 课程·教材·教法.2004,(8),30-36.
[6] 张仁贤、孙立新 .《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D].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7,(7),40-55.
[7] 罗博. 普莱文 《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56 个策略》[D].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03),66-89.
[8] 高宏 .《这样教学很有效 -- 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D].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9,15-40.
[9] 李志刚.《核心素养导向的上课》[D].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32-56.
[10] 徐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语文》[D].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