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的体现

作者

谭雅方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环卫服务中心

引言​

城市管理及环卫工作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党和政府,老百姓往往从干部为民服务的“速度”中能够感受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温度”。政工工作承担着凝聚思想、引领行动的重要职责,而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是其根本遵循和灵魂所在。在政工实践中,能否将这一宗旨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直接影响政工工作的成效和群众的认可度。深入探究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的体现,对推动政工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体现的价值

1.1 密切与群众的情感联系夯实工作根基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的体现,能密切与群众的情感联系,夯实政工工作的根基。群众是政工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力量源泉,只有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政工工作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政工工作始终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展开,主动关心群众的生活、倾听群众的心声,群众会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怀,从而对政工工作产生认同感。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能让群众更愿意参与到政工工作中来,为工作开展提供便利。例如,在政策宣传时,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解,结合群众的实际生活举例,能让群众感受到政工工作与自身的密切关联,进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为政工工作筑牢群众基础。

1.2 提升政工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这一宗旨意识的体现有助于提升政工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政工工作如果脱离群众需求,就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导致工作流于表面。而将为民服务宗旨意识融入实践,能促使政工工作者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围绕这些需求和问题制定工作内容和方法。比如,在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时,针对不同群体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采取差异化的引导方式,避免 “一刀切”的模式。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方式,能让政工工作更贴合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的难题,从而提升工作的实效性,避免资源的浪费。

1.3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的体现,能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组织的凝聚力来源于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和信任,而当组织通过政工工作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群众谋福利、解难题时,群众会对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无论是企业、社区还是其他组织,成员都希望组织能关注自身利益、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政工工作通过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让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增强对组织的信任和依赖,愿意为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能使组织更具战斗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二、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2.1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制定工作内容与目标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制定工作内容与目标,是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的重要表现。政工工作者通过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群众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和期盼。在制定工作内容时,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重点,比如针对群众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针对群众的思想压力,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疏导活动。工作目标的设定也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切实为群众带来实际利益,避免脱离群众需求的形式化工作。

2.2 用务实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用务实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宗旨意识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务实作风要求政工工作者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而是脚踏实地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推诿、不拖延,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当群众面临工作与家庭平衡的难题时,政工工作者积极协调资源,推动弹性工作制度的落实;当群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组织帮扶活动,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这种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行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工工作的价值,体会到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

2.3 靠倾听反馈机制接受群众监督与评价

靠倾听反馈机制接受群众监督与评价,体现了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中的谦逊与负责。政工工作的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建立健全倾听反馈机制,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座谈会、线上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政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提出的批评和不足,虚心接受并及时整改;对于群众的肯定和认可,作为继续努力的动力。这种主动接受监督与评价的做法,不仅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还能让群众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得到尊重,从而增强对政工工作的信任。

三、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体现的路径

3.1 深化思想教育筑牢宗旨意识的思想根基

深化思想教育,是筑牢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思想根基的关键路径。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主题教育活动等,让政工工作者深刻理解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到这是政工工作的根本要求和价值所在。学习内容可以包括相关理论著作、先进典型事迹等,引导政工工作者从思想上树立 “群众利益无小事” 的观念,将为民服务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通过定期的思想交流和研讨,让政工工作者分享对为民服务的理解和实践体会,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可结合时代背景加入鲜活案例,如基层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具体故事,让思想教育更具感染力

3.2 完善工作机制为宗旨意识落地提供保障

完善工作机制,能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的落地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群众需求调研机制,确保政工工作者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需求,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建立工作落实责任制,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确保为群众解决问题的承诺得到兑现;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政工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激励政工工作者积极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机制的完善,能使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可操作、可监督的具体工作流程,避免宗旨意识流于形式。还可引入反馈闭环机制,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及时回访,确保服务有始有终。

3.3 提升政工人员素养增强践行宗旨的能力

提升政工人员的素养,是增强其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能力的重要路径。政工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与群众有效交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需要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在面对群众的困难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始终保持为群众服务的初心,不被功利思想所影响。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政工人员的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结论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政工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工作实效、增强组织凝聚力,其具体表现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务实作风解难题、靠反馈机制受监督。通过深化思想教育、完善工作机制、提升人员素养等路径,可强化其在实践中的体现。这不仅能增强政工工作的生命力,更能推动初心使命的践行,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平 . 为民服务成效显著 [J]. 四川档案 ,2022,(04):62.

[2] 申国华 . 为民服务的“速度”与“温度”[J]. 民生周刊 ,2023,(09):19.

[3] 串链强链延链编织为民“服务网”[J]. 江苏政协 ,2025,(0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