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深度学习的金属矿地下开采实时智能决策系统研究

作者

李治岐

210682199005066795

一、引言

金属矿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然而,金属矿地下开采环境复杂,面临着矿体赋存条件多变、开采技术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传统的地下开采决策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和简单的数据分析,难以实现对复杂开采过程的精准控制与实时决策,导致开采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安全事故频发。

二、系统架构设计

2.1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是实时智能决策系统的基础,负责采集金属矿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地质数据、生产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环境数据等。地质数据涵盖矿体的形态、产状、品位分布等,可通过地质勘探、钻孔数据等获取;生产数据包含开采进度、矿石产量、质量等,从生产管理系统收集;设备运行数据涉及采矿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通过传感器、设备控制系统采集;环境数据囊括井下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地压等,利用环境监测设备获取。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采用多种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如传感器网络、物联网、自动化监测设备等,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的预处理和校验。

2.2 数据传输层

数据传输层承担着将数据采集层获取的数据快速、稳定地传输到数据处理层的任务。由于金属矿地下开采环境复杂,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要求极高。因此,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如工业以太网、光纤通信、5G 通信、Wi-Fi 等,构建多层次、冗余的数据传输网络,保障数据传输的畅通。同时,为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运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三、关键技术应用

3.1 深度学习算法

在金属矿地下开采实时智能决策系统中,深度学习算法发挥着核心作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可有效处理地质图像、设备图像等数据,实现矿体边界识别、矿石品位预测、设备故障诊断等功能。例如,通过对大量地质图像的学习,CNN 模型能够准确识别矿体的形态和边界,为开采设计提供精确的地质信息;在设备故障诊断方面,利用CNN 对设备运行状态图像进行分析,可快速检测出设备的故障部位和类型。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体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则擅长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如设备运行参数的时间序列、环境参数的时间序列等,用于预测设备故障发生的时间、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等。以设备故障预测为例,LSTM 模型通过学习设备历史运行数据,能够准确预测设备未来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发出预警,为设备维护提供充足时间。

3.2 大数据技术

金属矿地下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巨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需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技术,如 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MapReduce计算框架等,能够实现对海量开采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快速处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如 Hive、Spark 等,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和规律,为智能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四、模型构建与训练

4.1 模型选择

根据金属矿地下开采的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地质数据处理方面,对于矿体三维建模和地质构造识别,可选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它能够直接处理三维地质数据,提取地质体的空间特征,构建准确的地质模型。在生产过程预测和优化方面,如矿石产量预测、开采成本预测等,可采用基于 LSTM 或 GRU 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这些模型能够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准确预测生产指标的变化趋势。

4.2 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是模型构建与训练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模型的性能和预测精度。首先,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包括地质数据、生产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环境数据等,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标注。对于地质数据,标注矿体的类型、品位、边界等信息;对于生产数据,标注开采工艺、产量、成本等信息;对于设备运行数据,标注设备的正常状态、故障类型、故障时间等信息;对于环境数据,标注环境参数的正常范围、异常情况等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归一化、特征工程等操作。

五、系统优势

5.1 提高决策准确性和科学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智能决策系统能够对海量的开采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提取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和潜在规律,避免了人工经验决策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通过构建精确的模型,系统能够准确预测开采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5.2 实现实时监测与动态决策

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系统能够实时采集金属矿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对开采现场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开采方案和生产参数,实现动态决策。这种实时监测与动态决策机制能够有效应对开采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保障开采作业的安全、稳定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六、面临挑战

6.1 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

金属矿地下开采数据来源广泛、类型复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数据缺失、错误、不一致等问题,影响模型的训练效果和决策的准确性。此外,开采数据涉及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和国家安全,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如何保障数据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恶意攻击,是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6.2 模型的可解释性

深度学习模型通常是复杂的黑盒模型,其决策过程和结果难以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在金属矿地下开采领域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决策者需要了解决策的依据和原理,以便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七、结论与展望

基于深度学习的金属矿地下开采实时智能决策系统是金属矿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提高决策准确性、实现实时监测与动态决策、优化开采工艺、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等显著优势。然而,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仍面临着数据质量与安全、模型可解释性、系统集成与兼容性、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数据质量和安全性,解决模型可解释性问题,完善系统集成技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实时智能决策系统在金属矿地下开采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随着深度学习、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以及行业对智能化开采的需求不断增加,基于深度学习的金属矿地下开采实时智能决策系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金属矿业的高效、安全、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领金属矿业进入智能化开采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朱学同 , 张稳达 , 张雪峰 .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地下矿山道路检测[J]. 应用科学学报 ,2023,13(7):4098.

[2] 孙国栋 , 黄德龙 , 程乐 , 等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效轻量化实时矿石图像分割框架 [J]. 矿产 ,2022,12(5):526.

[3] 人工智能“牵手”勘查开发,矿业界将掀起一场“智能风暴”[EB/OL]. 中国地质调查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