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音乐史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路径分析

作者

刘梦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其文化精髓延续至今,并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获得普遍应用。音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组成部分之一,在高校音乐史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深度挖掘音乐文化的内在价值,能够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历史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音乐发展特点,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对于高校音乐教学而言可谓事半功倍 [1]。同时,在高校音乐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承,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可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一、创新多元教学模式,促进传统文化与音乐史课程融合

高校在开展音乐史课程教学活动时,通常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大部分学生会觉得理论知识单调乏味,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创新教学策略,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扎实掌握课程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同时,音乐教师应采用多种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深度思考,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音乐文化的具体特点,学习各个种族的音乐文化,让学生对音乐文化展开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表演的亲身体验中收获更多音乐史知识。比如,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并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角色,之后每个小组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将作品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他们将音乐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表演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立健全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发挥高校音乐史课程教学实效

要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与高校音乐史课程融合作用,必须建立健全音乐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过程。在音乐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之后,必须将音乐课程设计的更具科学性、完善性,针对性弥补之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音乐史课程教学缺乏对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视,并未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性进行教学改革,以至于学生能够了解与学习到的内容相对有限[2]。由此不难看出,要想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价值,首先应该建立健全高校音乐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进行学习。只有高校和教师充分重视这一内容,才能相应地让学生重视起来,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去了解。在音乐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后,音乐课程内容相较之前会产生一定差异,高校在建立音乐教学课程体系时,应全面考虑相关要素,确保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够为高校音乐史课程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再让学生充分重视音乐课程学习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切实发挥高校音乐史课程教学实效。

三、加强音乐教师团队培训,构建“传统文化型”教师队伍

高校音乐史课程教学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其自身音乐文化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是关键要素之一,是决定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高校大部分音乐教师接触与学习的大多为现代音乐,对传统文化内容接触不多,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其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变得异常艰难。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设备完备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鼓励教师学习传统文化,提升教师音乐表演、知识讲授以及分析点评等能力,构建“传统文化型”的音乐教师队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开展专门的传统文化训练。高校应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借助专业训练,让教师能够精准发现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契合之处,有助于传统文化与音乐史课程深度融合。第二,组织音乐教师观摩优秀教师教学活动。通过观摩过程,教师能够学习借鉴优秀教学经验,掌握传统文化和音乐文化专业知识,提升自身音乐教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三,总结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活动,与其他音乐教师探讨交流教学经验,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以此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另外,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史课程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具备传统文化教学能力。比如,通过音乐教学过程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包容”“真”“善” 、“美” 等文化元素;通过音乐教学将教学内容与音乐开展史、民俗文化等进行有机结合。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开展音乐史课程教学,将其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不止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是强化学生认知,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传统文化素质,才能全面提升音乐教学效率,这是一个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四、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一直以来,高校音乐史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往往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这一教学模式难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3]。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音乐史课程教学提供了全新教学手段。在高校音乐史课程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内容中科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展开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与掌握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出发,筛选两首表达的感情与涵义相似的传统音乐作品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学习,在互动中得出答案,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应高效运用多媒体平台,在线上为学生传播传统音乐文化,创设良好传统音乐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将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相关情节创编成生动的小故事,制作成微视频内容上传至线上平台供学生观看,以此提升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受。另外,音乐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悟,以及对当代音乐创作的思考,引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探究,强化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在音乐史课程教学中,学生单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能够领会音乐音乐内在精神价值,其中,在高校音乐史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为学生音乐学习做出良好铺垫。为了强化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高校应立足教学实践,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发扬,通过音乐史课程教学巩固学生音乐知识同时,让传统文化根植每一个学生心里。

参考文献:

[1] 郭芳 . 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基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视角 [J]. 大观 ( 论坛 ),2022(10):150-152.

[2] 郑晨雨 .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J]. 艺术评鉴 ,2022(18):133-136.

[3] 姜霄烨 .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分析 [J]. 艺术家 ,2021(0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