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庭院设计项目案例导入教学打造中职院校建筑专业接轨就业市场的研究
王艳
常州科技经贸技工学校 江苏常州 213000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产业对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中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普遍存在各课程联动性不足,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缺乏等问题。研究以项目案例导入教学形成多课程联动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本文的重点。
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前中职建筑类专业课程理论课与一体化课并行,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模块的工学一体化课的工作任务设置,缺乏实践性及合理性,同时课程之间的联动较少。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体化课程工作任务与建筑工程概预算的一体化课程工作任务处于割裂状态,而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同一个项目既要进行项目管理又要进行概预算的控制管理,而我们如何在一体化课标的工作任务设置时进行课程之间的连贯性、承接性剖析,使各个课标的工作任务既统一又有各自的细分特点,就需要我们以实践工作项目全流程操作为指导,将各个零散的专业课的工作任务串联起来,形成以项目大背景为主线,各个建筑类专业课程为支线的课程设置及实际教学实践。
(一)理论意义
1. 有利于建筑类专业课程改革及创新,项目案例导入教学打造课程联动,使割裂的各学科在同一工作背景下展开。
2. 以易于实施落地的小庭院项目作为试点研究,对于 3 年制的中职学生而言,能够在3 年内掌握此类项目的设计、施工全流程技术要点,能够一毕业就与就业市场接轨。
(二)实践意义
1. 项目案例导入教学,各学科主线支线分明,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项目案例导入教学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项目案例,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实施,同时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
3. 研究以庭院设计项目案例导入教学,对于打造中职院校建筑专业与就业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建筑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庭院项目案例深度融入中职院校建筑专业教学,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案例多为单一的建筑设计或施工项目,而庭院设计项目案例具有综合性和独特性,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实践锻炼机会。通过构建基于庭院设计项目案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通过引入实际的庭院项目案例,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从项目的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到后期的施工管理,全程参与实践操作。在项目实践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场地条件,设计出独特且实用的庭院方案,这促使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激发创新潜能,更好地接轨就业市场。
三、庭院设计项目案例导入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设计
结合就业市场对中职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整合。加强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与庭院设计项目的联系。建筑材料课程包括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植物材料,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和价格差异,以便在设计中合理选择。建筑制图课程增加庭院设计图纸绘制的实践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CAD 等绘图软件,能够准确绘制庭院的各类图纸。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庭院设计项目的流程和环节进行设置,系统学习庭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景观元素的设计、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等内容[2]。
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入是课程体系设计的一大特色。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创业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和要素。在庭院项目实践中,设置创新创业实践环节,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庭院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学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制定项目计划书,包括项目定位、设计方案、营销策略、成本预算等内容。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创新
1、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任务下达时,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项目背景、客户需求和设计要求,包括庭院的面积、地形条件、业主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偏好等信息。在某庭院项目中,业主要求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区、小型的种植区,爱好新中式风格。接到任务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协作。有成员负责场地测量与分析,获取准确的数据,并对场地的地形、光照、通风等条件进行分析;有成员负责资料收集与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的设计资料、参观优秀的庭院成品等方式;有成员负责方案的构思与绘制,运用所学的设计知识和软件技能,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图纸。
施工实施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庭院的施工过程,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作品,全程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2、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
教师利用 BIM 软件创建庭院的三维模型,直观展示庭院的空间结构、建筑布局和景观元素。学生通过操作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设计方案,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在设计一个带有复杂地形的庭院时,通过 BIM 技术,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形对建筑和景观布局的影响,从而合理地进行场地平整和设计规划。
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借助 VR 设备,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庭院设计的效果。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庭院中自由漫步,观察各个角度的景观,感受空间的尺度和氛围。
3、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内庭院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支撑。学校应规划专门的场地用于庭院设计实践教学,场地面积应根据学生规模和教学需求合理确定,确保能够容纳多个庭院设计项目同时开展。基地内要配备齐全的建筑材料展示区,展示各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还要设置工具设备存放区,存放各类施工工具和测量仪器。
模拟施工现场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拟施工现场,要按照实际庭院施工的要求,设置不同的施工区域,如基础施工区、主体结构施工区、装饰装修施工区等,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施工操作,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围绕以庭院设计项目案例导入教学打造中职院校建筑专业接轨就业市场展开深入探索。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成功构建了以庭院设计项目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庭院设计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和实践化。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为教学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庭院设计项目市场前景大,贴合中职生的就业需求,是很好的与市场接轨的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大为。建筑师与业主应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J]. 建筑学报 .2002 (05)
[2] 川崎清,白林。空间与风景 -- 我的建筑设计作品系谱 [J].世界建筑 .199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