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绘画语言在高职美育课堂中的转化与运用
刘彦飞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 831100
一、引言
美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及健全人格意义重大。马蒂斯作为 20 世纪杰出画家,其绘画语言打破传统束缚,以鲜明色彩、简洁线条、简化造型和独特构图,传达出强烈的情感与艺术感染力 ,对现代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将马蒂斯绘画语言融入高职美育课堂,能为学生打开全新艺术视野,激发其艺术创作灵感,提升审美与艺术鉴赏水平,助力高职美育教学目标达成,推动课程创新发展。
二、马蒂斯绘画语言特色
2.1 鲜明色彩的运用
马蒂斯大胆使用高纯度、对比强烈的色彩,打破传统绘画中对色彩真实性的追求,强调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与情感传达。例如在《舞蹈》中,他用热烈的红色描绘人体,湛蓝的背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画面氛围,展现出生命的力量与舞蹈的热烈。在《红色的和谐》里,大面积红色的运用,使画面洋溢着温暖与和谐,又通过少量绿色等对比色的点缀,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与节奏感。他认为色彩是表达情感的有力武器,画家应根据内心感受自由运用色彩,而非受自然色彩的局限 。这种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运用,为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变革,赋予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简洁线条的表现
马蒂斯绘画中的线条简洁、自由且奔放,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他常运用简洁线条勾勒物体轮廓、表达情感 ,以简洁线条展现人物动态与情感。在《伊卡洛斯》中,简洁流畅的线条描绘出伊卡洛斯飞翔的姿态,虽无过多细节刻画,却生动传达出飞翔的轻盈与自由。他的线条并非简单的描摹,而是对物体形态和内在精神的高度概括,通过线条的疏密、长短、曲直变化,营造出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使画面富有生命力。
2.3 简化造型与独特构图
马蒂斯追求绘画的简约性,剥离非本质细节,将线条和色彩要素简化,使形象更加醒目。在《钢琴课》中,他对画面进行平面化处理,通过几何形态的分割构建严密结构,省略繁琐细节,突出主体。他的构图大胆独特,不遵循传统构图法则,常通过不对称、不均衡的构图方式,营造出新颖而富有张力的画面效果。在《摩洛哥人》中,人物与背景的布局打破常规,使画面充满动态感和视觉吸引力,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与创新精神。
三、高职美育课堂现状分析
3.1 教学内容与方法问题
当前部分高职美育课堂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如艺术史、美学原理等,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缺乏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
3.2 学生艺术基础与学习需求差异
高职学生来源广泛,艺术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绘画技能和艺术知识,而部分学生有一定艺术基础,对美育课程有更高需求。然而,目前美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导致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困难,基础较好学生无法得到充分提升。
四、马蒂斯绘画语言在高职美育课堂中的转化策略
4.1 基于色彩运用的教学转化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马蒂斯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如对比色、邻近色的运用,让学生分析色彩如何传达情感和营造氛围。组织色彩实践活动,让学生以马蒂斯的色彩风格为灵感,进行色彩构成练习,如用鲜明色彩创作抽象画表达不同情绪,或运用对比色设计海报突出主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色彩,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服装搭配、室内装饰等,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
4.2 线条表现的教学应用
通过赏析马蒂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线条的简洁、自由与表现力,分析线条在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开展线条练习活动,如让学生用简洁线条快速勾勒物体轮廓、描绘人物动态,进行线条的疏密、长短变化练习,创作具有节奏感的线条作品。引导学生将线条运用到设计、手工制作等课程中,如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线条设计标志、海报,在手工陶艺制作中用线条装饰造型。
4.3 造型与构图的教学融合
引导学生学习马蒂斯简化造型的方法,通过对物体进行几何形状概括、省略细节,进行造型简化练习,如将复杂的自然景物简化为简单几何图形组合进行绘画创作。讲解马蒂斯独特构图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构图实践,尝试运用不对称、不均衡构图创作作品,如以校园一角为主题,用独特构图展现其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创新构图思维。
五、教学实践案例
5.1 案例设计与实施过程
在某高职美育课程中开展 “马蒂斯绘画语言体验与创作” 教学实践。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马蒂斯大量代表作品,详细讲解其绘画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色彩、线条、造型和构图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感受与理解。接着,进行色彩实践环节,教师给定不同主题,如 “喜悦”“悲伤”“宁静” 等,让学生用马蒂斯色彩风格创作色彩小稿表达主题情感 。然后,开展线条与造型练习,让学生用简洁线条描绘身边物体,进行造型简化,并用简化造型创作组合画。最后,学生以 “我的校园生活” 为主题,综合运用马蒂斯绘画语言元素创作完整作品,可选择绘画、手工拼贴等形式。
5.2 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
教学实践后,学生在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方面有明显提升。从学生作品来看,色彩运用更加大胆鲜明,线条表现更加自由流畅,构图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学生反馈表示,通过学习马蒂斯绘画语言,对艺术有了新认识和理解,激发了艺术创作兴趣和热情,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达事物,审美眼光也更加敏锐 。
六、结论与展望
将马蒂斯绘画语言转化运用到高职美育课堂,能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马蒂斯绘画语言与高职美育课程的融合模式,拓展教学资源,如引入马蒂斯艺术纪录片、举办艺术展览等,加强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美育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职美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 罗恩菲德.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 王德育, 译. 长沙: 湖 南美术出版社 , 2002.
[2] 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M]. 范景中, 译. 南宁: 广西美术出版社 , 2015.
[3] 张敢 . 西方现代美术史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