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红色文化融入老年大学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陈凤贞
娄底开放大学 湖南娄底 417000
一、娄底红色文化融入老年大学思政教育的特色
近年来,娄底红色文化融入老年思政教育在实践通过不断创新,成效较为显著。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老干部党史宣讲等方式为老年思政教育注入鲜活红色力量。
(一)创新教学模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娄底市老干部大学创新开展金秋大讲堂 “讲好红色故事 强国复兴有我”系列宣讲活动。对小脚夫人葛建豪的红色故事,红军长征等革命故事作了生动的宣讲,并进行歌唱革命歌曲、知识抢答、表演花鼓戏和舞蹈等系列活动,让学员们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娄底老干部大学还沉浸式实地教学,组织学员参观蔡和森纪念馆、锡矿山遗址等红色景点,结合专业讲解与互动问答,增强学习体验的直观性与感染力节日组织老年人地参观蔡和森纪念馆、贺国中故居等红色景点。在参观过程中,配备专业讲解员,详细介绍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让学员亲身感受红色文化氛围,增强学习的直观体验。
(二)多元活动载体,艺术与思政深度融合
为老年人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通过娄底红色文化主题的朗诵比赛、歌唱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提升学习效果,通过艺术形式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记忆。另外,开展红色诗词朗诵、非遗剪纸等艺术活动,以文化浸润提升思政教育实效。邀请党史专家开设“娄底红色精神”系列讲座,并利用老干部(老年)开放大学学习平台,整合红色文化的短视频资源,打破时空限制,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社会服务延伸,发挥银龄传承力量
提供社区宣讲与志愿服务,爱晚老年学校组织老年学员走进社区进行宣讲,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助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用亲身经历增强年轻人对历史的共鸣,发挥老年人经验优势,丰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使娄底红色文化得以代代相传、不断延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二、娄底红色文化融入老年大学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目前老年大学不仅无专门的思政课,而且思政教育中的红色文化内容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多是零散的讲座或活动,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导致学员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另外,未能充分考虑老年学员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和兴趣差异,教学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在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娄底市红色文化的运用方法较为传统和单一,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难以调动老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不足,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与互动性设计。实践活动简单地讲述红色故事或带领学员参观纪念馆,拍照打卡娱乐,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变成休闲娱乐活动,无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资源整合与转化不足
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分散在不同区域和管理部门,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便于思政教育应用的资源整合体系。学校与社会各界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上的整合不够充分,缺乏与红色文化场馆、革命遗址等的合作与交流,限制了红色文化教育的丰富性和实效性。同时,因对老年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转化能力较弱,所以没有充分挖掘其背后的教育价值,并有效转化为适合老年人的思政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形式。
三、红色文化与老年大学思政教育创新融合发展
(一)强化资源整合与协同机制,构建红色文化课程体系
在挖掘红色地名“富矿”, 编纂红书的基础上继续整合资源,对娄底市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收集与整理。按照历史时期、主题类型、地域分布等维度,建立起一个系统完善的红色文化资源库。
各类老年大学在娄高校携手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深度整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理论深度、实践力度与情感温度的湘中特色“大思政课”模式 。结合学习休闲需求,引入社会资源,联合文旅部门开发“红色教育 + 康养旅游”产品,推出“老年红色研学专线”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红色文化学习体验
整合《娄底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与红色地名故事征集成果等本地资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蔡和森家书等文本进行情感分析与语义标注,建立可检索的红色知识图谱;引入 VR/AR 技术,开发虚拟红色展馆,让行动不便的学员也能“云参观”红色遗址;开展情景剧工作坊,由学员扮演革命人物,通过角色对话还原历史场景,深化情感共鸣等。
收集整理当地红色文化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给学员观看。还可以搜集一些红色经典电影,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红色电影、纪录片、历史影像资料等,通过生动的视听画面,再现历史场景,让老年学员更加直观地了解红色文化;开展互动式教学,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提升教学效果。
(三)深化实践参与与社会联动 ,发挥老年学员红色传承作用
鼓励老年大学学员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将红色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组织老年学员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设立“红色文化传承志愿者”岗位,鼓励学员在革命纪念馆、社区担任义务讲解员,颁发志愿服务证书以资激励。也可以通过“红色银发志愿者”计划 ,组织 “银龄红色宣讲团”,定期走进中小学、企业开展主题宣讲,促进代际红色基因传递。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将红色文化融入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在校园环境布置上,设置红色文化长廊,展示红色文化的图片、文字资料、英雄人物事迹介绍等;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悬挂红色标语、张贴红色海报,让老年学员在校园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文化艺术节,包括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红色舞蹈表演、红色诗歌朗诵会等;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征文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鼓励老年学员积极参与,展示他们在红色文化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成立红色文化社团,如“红色故事宣讲团”“红色经典诵读社”等,吸引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年学员加入,定期开展社团活动,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传播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 老有所学,让银龄生活有乐有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现 状 调 研 光 明 网 -《 光 明 日 报 》https://mp.weixin.qq.com/s/Cz92UI2u3GIJDfvzqZv8MQ
[2] 激活老区红色动能 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 娄底市人民政府 https://www.hnloudi.gov.cn/loudi/bmdt1/202501/4b65d56205f447af 9258ded7241a1c67.shtml
作者简介:陈凤贞(1977-),女,副教授 ,研究方向:老年教育,基金项目: 2025 年度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一般课题“红色文化融入老年大学思政教育的路径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