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支持下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创新与效果评估

作者

张弘博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 130000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教育领域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初中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1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烈,其学习热情便越高涨,学习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综合运用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将英语知识以更加直观化、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能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1.2 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初中英语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可利用网络查找英语单词,了解英语语法、句型知识;同时,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能够实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从而在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和自学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知识的难度,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自主探究式英语学习过程中。

1.3 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听说材料、阅读材料和写作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阅读材料并进行读写训练,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说能力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听说材料进行听说训练,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可以利用在线写作软件实时润色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4 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信息技术为教师获取教育资源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充实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英语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图像、声音、文字融合的教学资源刺激了学生感官,降低了学生理解英语知识的难度,从而为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数据的收集效率,教师可当堂收集数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英语教学效果。

2 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

2.1 课堂管理观念有待改进

教师教学观与学生发展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教师若不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弱化他们的学习成效。学习英语需要思考和表达。教师在课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可以显著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效。然而,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并未做到与时俱进,忽略了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是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巩固学生的知识印象,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阻碍了他们的提升和发展。

2.2 学模式固化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顺利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其学习效率的关键。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虽然树立了新的教育观,然而仍旧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只是在课上单方面的灌输知识,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且会阻碍其英语综合素养的形成,最终降低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2.3 教学层次性不足

学生是处于发展阶段的独特个体。受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差异的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也存在差异。然而,以往初中英语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任务作业时,并未结合针对性理念,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不仅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还会导致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长时间如此,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最终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3 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创新

3.1 多媒体资源整合:构建“英语 + 文化/ 地理/ 历史”沉浸式学习环境传统英语教学中,文化、地理等跨学科知识大多以文字形式呈现,学生理解难度大,而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整合功能,能将静态知识变为动态场景,丰富学习体验,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AmazingPlaces”单元教学为例,教师用 VR设备搭建“全球著名景点虚拟展厅”,学生佩戴VR 眼镜“实地游览”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等景点,过程中学生需用英语描述景点的地理特征 The Pyramid islocated in the Sahara Desert, with a triangular shape.,并结合历史知识讲述景点的建造背景 The Eiffel Tower was built for the 1889 World's Fair.。 教师还借助希沃白板插入纪录片片段、实时地图标注等资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比如“How do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greet each other?”,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场景中既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其他学科的知识。

3.2 线上协作平台: 实施“英语 + 科学/ 美术”项目式学习方案线上协作平台(ClassIn, 腾讯文档)打破课堂时空界限,给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赋予方便的工具,在“环境保护”的教学之中,教师规划“英语 + 科学”的跨学科项目,让同学们以四个人一小组的形式开展线上协作,科学学科要对当地存在的各种污染类型,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展开调研,用实验数据记载污染程度,英语学科则把调研成果变成英语报告,包含 Pollution Sources,Harm to Humans,Solutions 这些部分,小组利用腾讯文档随时更新共享数据,改动报告,教师凭借平台的“屏幕共享”功能,随时给予实时引导,处理学生们在英语表述或者数据整理上遇到的问题。 在“Art&Culture”单元,进行“英语 + 美术”项目:学生先学习美术学科的色彩搭配、构图知识,然后用英语设计“My Dream City”海报,在 ClassIn 平台上展示并用英语讲解设计理念(If I use blue for the sky, it shows aclean environment, and green for the park represents nature.),这样的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实现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3.3 智能测评工具: 实现“语言能力与跨学科知识”精准反馈传统英语测评大多侧重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跨学科能力的测评,利用 AI 智能测评工具(科大讯飞英语测评系统)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 跨学科知识”进行测评。比如在“HealthyLife”单元测试中,设计情境题:If you have a fever, please write an email to your teacher to ask for leave and explain how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flu using biological knowledge. “系统可以自动批改英语邮件的语法拼写错误,并且可以识别一些关键词如 "Wash hands frequently" and"wear a mask." 判断学生对生物学传染病预防的知识掌握情况,形成个性化的报告,对于语言上的问题推荐语法微课,对于跨学科的知识漏洞推荐生物学相关学习资源。同时老师也可以从系统的数据分析中看到班级总体的跨学科知识薄弱点,如“ 80% 的学生没有掌握 balanceddiet 对应的营养学知识”,从而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

3.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构建“英语 + 多学科”互动学习新空间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为英语跨学科教学开拓了新路子,拿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SpaceExploration”单元来说,老师借助 AR 技术把课本里的“太阳系结构图”变成可交互的 3D 模型,学生用平板扫课本插图就能在手机或平板上看到立体的太阳系模型,点一下行星比如“Mars”,就会跳出英文介绍框显示火星的直径,轨道周期这些科学数据,而且播放 NASA 录的火星表面视频,让学生用英语描述火星特征,比如 "Marshas are reddish in appearance dueto iron oxide on its surface."。 在 "Historical Events" 主题教学中,教师利用 VR 设备重现“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街头”场景,学生“穿越”到 19 世纪,与虚拟角色对话(如向“工厂主”提问 "How did the steam engine change production?"),并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如 The title is "Urbanization and Changes inSocial Classes."),这种技术使跨学科知识“活”了起来,并且通过多感官刺激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科思维。

4 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效果评估

4.1 评估维度与方法

评估维度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的教学效能,课程的实施成效,学生的学习成效方面包含词汇量增长,语法应用准确度,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发展等英语语言能力改进状况,跨学科知识融合程度也可纳入考量范畴,在英语学习中对科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情况如何,通过单元测验,项目作业,口语表达测试等多种方式来开展具体测评。教师教学效能维度包含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比如多媒体资源整合能力,线上协作平台操作水平,智能测评工具应用水平等,还要看是否能借助信息技术做到跨学科技能提升并展开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教师自己评价,同事相互评价或者同学评价的方法来进行综合判断。课程实施效果维度则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教学活动组织有序性等角度展开考量,比如通过课堂观察来记载教学活动流程,剖析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地支撑跨学科学习,凭借问卷调查来搜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程度和满意程度,从而全方位地评判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成果。

4.2 评估结果分析

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经过一段时间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跨学科教学,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就词汇量而言,多媒体资源所展现的丰富语境、线上协作学习时的交流互动,让学生的词汇接触面变得更为广阔丰富,单元测试显示学生平均词汇量增长了大约 20% 。就语法运用准确性而言,智能测评工具给出的精确反馈,使得学生可以迅速改正语法错误,从而在口语表达和写作过程中减少 15% 的语法错误率。就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发展而言,沉浸式学习场景和项目式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口语交流与读写练习的机会,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改善,读写能力也可以结合跨学科学习进行拓展。

教师教学效能层面,教师在多媒体资源整合、线上协作平台操作、智能测评工具使用等方面技能水平均有了显著提升。经过培训与实践,大多数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在线上协作平台操作上,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决,在智能测评工具使用上,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个性化报告调整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反馈等方式综合评价发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跨学科教学创新的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达到了 90% 以上。

课程实施效果方面,达成度较高。从课堂观察记录可以得知,课堂活动循序进行,跨学科学习有教学资源支撑,多媒体资源,线上协同平台,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使得课堂变得更活泼有趣,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问卷去收集关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度以及满意度的数据信息,得出学生们对融合信息技术下的跨学科教学方式很感兴趣,满意率达 85% 左右。与此同时利用教学资料的效能亦得到加强,各样的信息技术辅助工具给老师找到教学资料增添便利性,还能与他人互相交换资料,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诸多情况,部分学生对于虚拟及增强现实这些新事物接纳速度有所差别,并且有些学生在沉浸于那种情景之中时容易分神,这类现象为后面改进指明了方向。

总之,信息技术给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带来从未有过的机遇与改变。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给学生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元,互动的学习环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英语语言能力和跨学科知识得到深度整合。多媒体资源整合,线上协作平台,智能测评工具,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初中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走向综合素养培育,教学效能和课程执行效果均明显改善。但也要清楚地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信息技术水平,而且要依赖学校给予完备的硬件设施,软件支撑,还要持续开展教学研究并予以反馈。

参考文献

[1] 张旭良 ,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探究 -- 以人 教 版 八 年 级“Iamgoingtostudycomm-puterscience” 为 例 |, 教 育 信 息 技术 ,2021(9):16-19.

[2] 李伟龙 , 初中信息科技与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分析 [J], 时代教育 ,2023(15):46-48.

[3] 王雪 . 信息技术助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18):48-51.

[4] 矫震 , 孙欣欣 . 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J]. 海外英语 ,2023,(16):174-176.

[5] 王艳艳. 浅析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如何让学生更有体验感[J].中国新通信 ,2023,25(05):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