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与课程优化研究
王乙茹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一、引言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愈发凸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的日益规范化,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且对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着教育部出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会计和审计的专业名称增加了前缀大数据,这不仅是强调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是从宏观层面体现了对财会类人才培养的调整。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审计工作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优化审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二、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课程体系不完善
当下,绝大多数审计业务都深度依赖数据处理、算法分析等前沿技术手段,这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且精细化的要求。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已将大数据技术应用、智能财税等数智化课程加入到专业课体系中,但这些课程通常与传统审计专业课程融合不足。另外,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传统教材中的案例不够系统,多为理论阐述加上少量的习题练习,未能充分吸纳并展现智能审计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实践成果,这也导致教师在授课时难以系统地展现最新、最贴近实务的审计知识。比如,一些院校的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介绍仅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系统且深入的知识讲解,与之相配套的应用训练更是严重不足。如此一来,学生即便完成了学业,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数字化审计的各项要求。
(二)实践教学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在审计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高职院校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应用相对较少。在教学手段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理解教材知识并通过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校内实训来开展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一般是利用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基础的审计业务操作。然而,实训内容常常与实际工作情境存在偏差,在真实性和复杂性方面有所欠缺。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审计课程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能够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有一定的经验能手把手地教授如何解决实际工作。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审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审计工作经验。虽然部分院校通过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来弥补这一不足,但兼职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系统地参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此外,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三、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课程优化策略
(一)基于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重构
1. 深入开展行业调研
高职院校应当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走进审计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开展全面的行业调研。以此掌握审计行业的发展动向、岗位需求的变化情况,以及行业对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通过和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为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提供参考。
2. 优化课程设置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考虑结合调研的结果,让学与需相匹配。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员作为导师,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企业需求与教学全过程相融入。一是精简和整合传统课程,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例如,将财务会计与审计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财务数据与审计工作的关联。二是深度融合新兴技术和前沿领域的课程,如大数据分析、智能审计等,培养学生适应数智化审计时代的能力。三是加强设置实践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增加实践课的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实操时间。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 完善校内实训设施
加大对校内审计实训设施的投入,更新和完善模拟实验室的设备和软件。建立与实际审计工作环境相似的实训场景,配备先进的审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能够进行真实的审计业务操作。例如,引入企业实际的审计项目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审计实践,从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到审计报告的撰写,全过程进行模拟训练。
2. 深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学到的东西要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以考虑与一些事务所合作,为学生提供可以满足实践的机会。比如,院校层面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本土企业审计部门洽谈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可以就各自的责任作出约定。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指导。同时,对实习学生学校也应加强管理和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实习基地走访,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应当不断更新,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制定政策激励教师进修学习,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比如,邀请企业专家就实际审计项目作出经验分享。另外,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与科研研究,以此提升其教学水准和科研素养。同时,支持教师参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取得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证书,进而增强他们的实践本领。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教师提供企业锻炼的渠道,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到实际审计项目中,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业务流程。
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兼职教师或者企业导师的方式,让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才加入到师资队伍中。学校可以搭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调整师资结构,充实师资力量,使教师队伍不仅能够提供精彩的理论教学,还能提供具体实操教学。
四、结论
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与课程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审计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应对,通过深入调研行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不断优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应用型审计人才,积极为审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丹超 . 大数据技术在高职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J]. 科教导刊 ,2024,(33):40-42.DOI:10.16400/j.cnki.kjdk.2024.33.013.
[2] 庄海音 . 财务数智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审计课程的实践改革与创新 [C]//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 .2025 年高等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 集( 下 册). 厦 门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2025:131-132.DOI:10.26914/c.cnkihy.2025.000455.
[3] 康蒙 .“新时代、新需求、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J]. 上海商业 ,2024,(08):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