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作业优化
陈卉卉
成都空港实验学校 610200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新要求。在这种新的需求下,出现了项目式学习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强调实践,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应用实践的能力。文章将结合语文特点,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同时优化作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和自主性。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主题项目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里,如果要执行项目式学习,就得规划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主题项目 [1]。教师可依照教材的学习目的,谨慎选取相关主题,并通过任务推动的模式来组织项目内容,使之符合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带有某种程度的探究性与实践性质。如此设计出的项目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刺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优化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细致精心地规划好项目任务,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收获到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经历,在实际运用当中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感谢与回报”的主题,先带学生读读有关于“吃水不忘挖井人”文章理解其中的意思,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值得去感谢的人或事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个小组活动,一个组扮演挖井人,一个组扮演喝水人,表演一些表达感谢的情景,学生自己编排简单的对话,用语文的知识去表达自己的谢意。这样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合作精神,而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是各取所长,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评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做一些感恩的事情,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
二、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项目活动
创设真实的情景是属于项目式学习中的部分 , 通过类似或者接近于真实生活的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到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结合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环境中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内容 , 并且能够更加生动活泼地进行综合学习,提高自己的整体综合能力。项目活动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团队合作。利用真实情景让学生把学过的东西用到现实生活中,并且将语文知识变成实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浪花》时,教师给学生设一个“浪花的旅程”的项目,教师先带着学生用多媒体展示海洋和浪花的场景,给学生营造了真实的海洋环境。然后让学生分组模拟浪花的诞生和旅行的过程,一组学生根据课文描写来模拟浪花从海洋里到岸边的旅行过程,一部分学生可以扮演海水,一部分学生扮演浪花,模拟浪花的旅程过程。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浪花的旅程,学生们需要结合课文的语气特点来进行语言的创新和表达。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扮演浪花时候的感受,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不仅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作业
项目式学习里,学生个体有着很大的差别,开展分层作业是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的关键举措 [2]。细致的作业设计让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进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恰当的学习任务。分层作业有益于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认识程度上展开有效的学习,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经过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教师就能做到对学生的准确引导,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分层次作业 , 对于基础差些的学生 , 教师在作业中让学生画出自己感觉到了什么;而中等生 , 则是写一段话 , 描述小壁虎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部分优等生 , 教师就布置了一个题目 :如果是我,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来写一个故事, 把自己当作小壁虎,去体验一下小壁虎的感觉。这样的分层次作业 , 使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跟紧课堂 , 基础好的同学 , 也有机会超越自己。教师在作业上批阅的时候 , 也尽量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给出相应的评价 , 鼓励学生 ,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让学生通过分层作业来锻炼自己。
结论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通过对项目活动与语文教材内容的结合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科学地优化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差异需求,也能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教师在未来继续探索项目式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深入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泽晖 , 桑国元 , 黄嘉莉 .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设计框架 [J]. 语文建设 ,2024(18):24-28.
[2] 金苏华 .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实践探索[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2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