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深度学习的催化剂:项目活动中一对一倾听的价值与路径
李正荷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翰林幼儿园
“一对一倾听”作为师幼互动中一种关键的教育策略,是有效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一种在听。在强调探究与自主的项目活动背景之下,传统的传统的集体观察难以捕捉每个幼儿独特的思维过程,而适时地运用“一对一倾听”则可以为教师与幼儿创设安全与信任的心理环境,以此满足幼儿最真实的想法。本文通过项目活动《我是中国娃》来阐述在开展过程中,教师转变角色,通过详实的记录、平等的对话与有效的支架,将短暂的倾听瞬间延伸为支持幼儿概念建构与思维深化的过程,最终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品质的习惯养成。
1 有效聚焦“一对一倾听”的介入时机
所谓“一对一倾听”,并非随时式进行,其介入时机直接影响倾听的效能,尤其是在项目活动中,幼儿经常会与同伴发生不同的见解,同伴之间也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这些都是促使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良好时机。
1. 同伴间发生矛盾冲突时
幼儿在项目活动的探索中经常会遇到与同伴发生矛盾与冲突的事件,教师需要正视这些矛盾与冲突,以此明确它是教师有必要介入的重要时机。譬如:在开展《我是中国娃》的项目活动中,蓝蓝与天天经常会因为建构区新投放的国旗发生争吵,随着争吵的发生,蓝蓝与天天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搭建活动。而此刻,教师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通过“一对一倾听”的方式来了解蓝蓝与天天发生冲突的矛盾点在哪里,解决矛盾的同时鼓励他们两个用正确的方式化解矛盾,从而催化深度学习的发生。
2. 幼儿需要有问题反馈时
问题是项目活动中产生深度学习的必经之路,教师的及时介入可以让幼儿勇敢地面对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从而思考。譬如:在项目活动《我是中国娃》的探究过程中,幼儿对“中国有多大?”“我们的家在哪里?”等一些问题产生了兴趣,教师则提供“中国地图”来引导幼儿观察、测量和做标记。教师利用“中国地图”这一材料的及时介入,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养成面对困难及时解决的好习惯,达成深度学习所需要的思维惯性。
3. 幼儿需要有情感依靠时
情感需求也是“一对一倾听”中教师可以自然介入的好时机,幼儿通过教师的介入,可以及时地排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快更好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譬如:在《我是中国娃》的项目活动中,教师在表演区投放了许多民族服饰,贝贝因为没有穿到自己喜欢的汉服而躲在角落里哭泣,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及时将贝贝搂在怀中,并与其沟通原因,引导她尝试等待,等妞妞的汉服表演完成后再轮到她,不一会儿,她的情绪得到了平复。这让贝贝感到自己的情绪被看见、被接纳,从而建立起对教师的深厚信任。这种牢固的情感联结是幼儿在项目活动中敢于冒险、勇于表达真实想法的基石。
2 积极探索“一对一倾听”的支持路径
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一对一倾听”的价值,教师需要通过探寻各种不用的路径来实现幼儿在项目活动中深度学习的效果达成。
1. 问题式倾听路径的开展
“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景,能是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中有关“师幼互动”中重要关键经验。有效聚焦对话式倾听路径需要教师在项目活动中善于捕捉幼儿的问题和教育契机,积极引发幼儿的讨论,并以幼儿的视角理解并鼓励幼儿去试错,这样的过程正是深度学习所倡导的。
譬如:在《我是中国娃》的项目活动中,教师预设了“祖国妈妈过生日”“了不起的中国”两条线索,但随着幼儿探索的深入,幼儿提出“京剧是只有中国才有吗?”“熊猫为什么是国宝?”“可以在幼儿园开一个阅兵仪式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幼儿对于“中国”这一概念已有一定的认知。随后,教师将原有的两条路径继续生发至四条路径,增加“中国的标志”和“中国娃爱妈妈”,引导幼儿围绕他们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展活动,开展寻找中国宝藏、我是升旗手、我当解放军、学唱京剧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倾听,幼儿的问题被看见,深度学习自然而然地在发生。
3 观察式倾听路径的实践
除了问题式倾听路径以外,观察式倾听是项目活动中另外一种常用的开展方式,尤其体现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之中。譬如:扫描观察、定点观察、追踪观察等都是观察式倾听中不可缺少的好方法。
1. 扫描观察
扫描观察指的是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依次轮流对幼儿进行观察的方法。通过扫描观察法,教师可以大致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和状况。譬如:在《我是中国娃》的项目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九三阅兵,积极筹备他们在幼儿园的阅兵,教师通过扫描观察的方式观察幼儿在筹备过程中的分组情况、材料准备情况和彩排情况,大致了解他们的筹备进展。扫描观察的方式既能保障观察的效率,又能确保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需求。
2. 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是教师选定某一个区域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做好观察的记录与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和学习状态。譬如:在《我是中国娃》的项目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在搭建区所搭建的北京天坛进行定点观察,了解他们每一天的搭建进程、搭建技巧以及同伴合作情况,再通过必要的介入以及发现的问题来支架他们更好地完成搭建作品,同时更好地进一步幼儿的行为与发展情况,达成在游戏中成长的最终目的。
3. 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指的是教师针对某一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段时间内的观察与记录。在《我是中国娃》的项目活动中,教师运用追踪观察的方法对嘻嘻在益智区玩世界拼图进行追踪观察,发现嘻嘻完整地对128 片拼图进行拼搭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且能够专注的时间也从10 分钟提高到了 20 分钟左右。通过追踪观察,可以有理有据地形成幼儿的个人成长经历,形成阶段性观察评估。
4 致力于挖掘“一对一倾听”的品德养成
一对一倾听强调幼儿在深度对话中建立信任与尊重的互动关系,通过专注、共情且不加评判地接纳对方表达,不仅传递了对个体价值的认可,更在潜移默化中示范了尊重、耐心与真诚的德性品质。这一过程促使教师与幼儿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更好地完成游戏体验,养成专注力、规则意识、友好相处等良好品德。
譬如:在《我是中国娃》的项目活动结束后,教师在梳理幼儿关键经验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有了升旗的礼仪,有了做小升旗手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还愿意用语言表达、水墨画、装饰画和歌唱、奏乐、京剧、民族舞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情感。这些经验的习得,都是幼儿后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好品德。
在《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的引领下,师幼互动的同频共振在不断增强,一对一倾听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倾听中记录幼儿的成长,在记录中促进幼儿的点滴,从而生发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思考,是实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星梅 . 从三组关系中探寻“一对一倾听”的价值与操作要义[J]. 早期教育,2023(13):29-32.
2. 许卫华. 用心提升“倾听”的质量---《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背景下对“师幼互动”的探索[J]. 福建教育,2025(51):25-27.
3. 王晓东,刘芳. 幼儿深度学习的关键路径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2020,39(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