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节能降耗技术在机械采油中的应用浅析

作者

尹玉春 刘红涛 侯雨波

玉门油田分公司环庆采油厂 甘肃庆阳 745700

一、 引言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地层压力持续衰减,天然能量供给不足,机械采油占比显著攀升。然而,传统机械采油设备(尤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游梁式抽油机)普遍存在系统效率低下、能耗高(单井年耗电可达数万千瓦时)等问题,导致油田开发成本居高不下。

在国家“双碳”战略(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刚性约束下,油田企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升级降低机械采油系统能耗。因此,推广高效节能技术,优化机采系统运行管理,不仅是油田降本增效的关键举措,更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应用

(一)在电机驱动端加装变频器,实现对抽油机运行参数的精准调控。

节能原理:软启动功能可将启动电流控制在额定电流的1.5 倍以内,远低于传统启动方式的5-7 倍,大幅降低了启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对设备的冲击。节冲次方面,通过实时监测油井的供液能力,动态调整抽油机冲次在3-12次/分钟范围内变化,使抽汲参数与油井产能实时匹配,对于供液不足的油井,可减少无效行程 30% 以上。功率因数补偿使系统功率因数从 0.5-0.7 提升至 0.9 以上,降低了线路损耗。综合节电率可达 15%-30% ,在不同类型油井中均有良好的节能表现,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节能技术之一。

(二)井下节能工具与技术

1、抽油杆柱优化:应用高强度玻璃纤维抽油杆,其密度仅为钢杆的 1/4,在相同工况下可减轻杆柱重量 40% 以上;连续抽油杆(柔杆)消除了接箍,减少了杆管摩擦点,降低摩擦损失 20%-30% ;通过合理的加重杆组合设计,可有效平衡杆柱的弹性变形,提高系统效率。

2、高效井下抽油泵采用流线型阀球阀座,减少了液体流动阻力,同时将漏失间隙控制在 0.05mm 以内,泵效提升 8%-15% 。

3、减载器通过液压或机械方式降低抽油杆柱的载荷,降粘降阻技术中,抽油杆扶正器可使杆管偏磨程度降低 50% 以上,井筒降粘剂则能将原油粘度降低 30%-60% ,显著减少了液体流动阻力。

(三)系统智能化管理与优化

1、物联网与功图量油系统通过在油井井口和井下部署各类传感器(如载荷、电流、功率传感器),实现了关键参数的实时高频采集(采样频率可达 10Hz )。具体而言,位于井场的数据采集前端(RTU)直接采集井口载荷传感器提供的功图数据,而上层的 SCADA 系统则集中采集来自各 RTU 的整合信息。基于这些实时汇聚的丰富数据,结合先进的功图分析模型,系统能够精确诊断出油井的多种复杂工况,例如供液不足、气锁、卡泵等,其诊断准确率可达 90% 以上。。

2、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调参基于历史生产数据和实时工况,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抽油参数优化模型,可自动或辅助优化抽汲参数,使系统始终运行在高效区,效率提升 5%-10% 。

3、间抽控制对于低产液井,根据液面恢复模型,自动控制抽油机的运行与停止,使日运行时间减少 40%-60% ,大幅降低了无效能耗。

4、通过将高清视频监控、AI 视觉识别技术与机械采油设备联动,可实现对抽油机、电泵等关键设备的 24 小时智能巡检,自动识别设备异常振动、漏油等故障隐患,并结合能耗监测数据及时调整运行参数,避免无效能耗。同时,视频监控系统与 SCADA 系统的数据互通,使远程运维人员能够直观掌握现场设备状态,快速响应处置,既提升了管理效率,又减少了不必要的现场巡检能耗。此外,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对井场照明、辅助设备进行智能管控,可进一步降低非生产性能耗。这种“视频监控 + 智能分析 + 节能调控”的三维联动模式,不仅提高了机械采油系统的安全性和能效水平,也为油田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绿色生产体系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四)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

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油管的摩擦系数仅为 0.05-0.1,较普通油管降低 60%-70% ,显著减少了杆管摩擦功耗。

2、纳米涂层技术应用于泵筒、柱塞等关键摩擦副表面,使表面硬度达到HV1000 以上,耐磨性提高 3-5 倍,摩擦阻力降低 40% 以上。

(五)新能源应用探索方面,在偏远或无电网井场,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配合储能系统,可满足抽油机 30%-50% 的电力需求;风能与电网互补供电系统也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三、应用效果与典型案例

(一)某油田区块永磁电机 + 智能变频控制技术改造案例

该油田区块共有 132 口游梁式抽油机井,平均日产液量 50m3 ,原有系统平均效率为 25% 。

改造方案:将原有的普通异步电机更换为永磁同步电机,并加装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实现冲次的自动调节和功率因数补偿。

改造后效果:系统平均效率提升至 37% ,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单井日均耗电量从 320 千瓦时降至 240 千瓦时以下,日均节电超过 80 千瓦时;按照工业电价0.6 元/ 千瓦时计算,单井年节电效益约1.75 万元,132 口井年总节电效益约 231 万元。该改造项目总投资 260 万元,投资回收期约1.3 年。

(二)某低产液井智能间抽控制案例

该低产液井日产液量仅 5m3 ,原有抽油机连续运行,日均耗电 180千瓦时,但有效抽汲效率低。

实施基于液面恢复模型的智能间抽控制:通过安装液面监测仪,实时监测井筒液面变化,当液面达到设定上限时自动启动抽油机,液面降至下限则自动停止。

实施后效果:抽油机日运行时间从 24 小时减少至 14.4 小时,减少了 40% ;日均耗电量从 180 千瓦时降至 117 千瓦时,节电率达 35% ;年节电约 2.3 万度,节电效益约 1.38 万元,设备磨损也相应减少,延长了维护周期。

(三)某高含蜡稠油井新材料应用案例

该高含蜡稠油井原油粘度在 50% 时为 2000mPa⋅⋅ ,杆管摩擦严重,系统输入功率高。

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油管配合井筒化学降粘方案:内衬油管降低了杆管摩擦系数,化学降粘剂将原油粘度降至 800mPa⋅⋅s 以下。

应用效果:杆管摩擦损失降低约 20% ,系统输入功率从 45KW 降至36KW,下降幅度达 20% ;单井日均节电约216 千瓦时,年节电约7.88万度,同时减少了抽油杆和油管的更换频率,每年节约维护费用约 5 万元。

(四)某定向井连续抽油杆应用案例

该定向井井斜角达 30 °,传统抽油杆与油管偏磨严重,平均每 3个月就需更换抽油杆和油管,维护成本高,且系统效率仅为 20% 。

应用连续抽油杆(柔杆)后,消除了接箍,减少了偏磨点,同时配合抽油杆扶正器,杆管摩擦阻力降低 30% 。

改造后效果:系统效率提升至 28% ,单井日均节电 60 千瓦时;抽油杆和油管的更换周期延长至 12 个月,年节约维护费用约 8 万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四、结论

节能降耗技术在机械采油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油田降本增效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未来需持续推进智能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同时积极探索新能源协同应用,推动光伏发电与传统采油系统的结合。此外,应加强系统化与精细化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能效评价体系,优化油井动态调控,并完善节能降耗行业标准与政策支持,引导产学研合作攻关关键技术。通过多措并举,推动机械采油系统向低碳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加速迈进,为油田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田生产节能技术手册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 永磁同步直驱技术在抽油机上的应用与节能分析 [J] 李忠惠 , 张辉,赵海。石油钻采工艺2021(03)。

[3] 抽油机系统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J] 周志平,李大建,何淼。石油机械 2022(05)。

[4]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抽油机智能调参优化方法研究 [J] 景帅,李洋,周琦,刘盼,马天琦。油气田地面工程2023(02)。

[5] 机械采油中的节能降耗技术应用研究 [J] 王跃。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4(03)。

[6] 节能降耗技术在机械采油中的应用研究 [J] 林旭。石化技术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