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文旅融合
王静
西南民族大学
一、中华民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简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我们要深入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从而更好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筑牢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通过决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使之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遵循。在2021 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1(人民日报 ,202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切实发挥文化和旅游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使之内化于心,是一项具有持久性的使命,需要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文旅融合的过程,有助于打破隔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二、内蒙古自治区那达慕大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红花緑、牛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那达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嬗变。如今的那达慕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种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的方式 2(杨永海 ,2018)。它既保留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文明的元素,体现了蒙古族人民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麻芳雪 ,2024)3。作为展示蒙古族传统体育、歌舞、饮食文化的重要节庆活动,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那达大 会逐渐演变为一项综合性旅游盛会,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摔跤、赛马、射箭等 箭等体育项目,还融入了现代的文艺表演、旅游展览等形式,成为蒙古文化的展演舞台。
尽管那达慕大会在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宣传问题
那达慕大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旅游资源。然而,在实际的宣传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效益的最大化。当前的宣传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那达慕大会的传统活动,如摔跤、赛马、射箭等,但对这些活动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缺乏深入解读,导致宣传内容单调乏味,吸引力不足。游客在观赏传统项目的同时,难以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宣传形式较为传统,多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缺乏多样化和互动性。现代游客更加青睐视频、直播等生动形象的宣传形式,通过互动参与感受活动的魅力。然而,当前的宣传形式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虽然那达慕大会在地方媒体和部分网络平台上有一定的宣传,但整体宣传力度和覆盖面仍然不足。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 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兴传播渠道的利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传播快、覆盖广的优势。
旅游市场体系不完善,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文化旅游作为消费品,离不开品牌、包装、营销方面的精心策划和宣传促销。经营者品牌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低,借助网络媒体和权威媒体意识不强,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2. 文化同质化问题
内蒙古幅员辽阔,各盟市都会举办那达慕大会,随着其规模扩大和商业化程度的提高,部分地区和活动内容出现了同质化倾向,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度逐渐被削弱。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保护,导致活动形式趋同,缺乏新意。内蒙古那达慕面临的问题是,各地那达慕同质化。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存在着不少相似的那达慕大会中 , 配套活动相似,往往都是有草原音乐节、美术展等。这些配套活动种类较多但有的不够精致,给人一种乱花迷眼的感觉,没有很好地结合地方特色来开发引人入胜的配套活动。在各地纷纷举办那达慕大会的时候,如何进一步明确各层次的那达慕大会的定位,办出自己的亮点,避免简单重复。简单的重复举办那达慕大容易造成观众们的审美疲劳,降低观众参与的兴趣,也不利于“草原文化”这块金字招牌发光发亮(张健康 & 王思程 ,2017)4。例如,呼伦贝尔那达慕与锡林郭勒盟那达慕类似,缺乏独创性和差异性,游客在不同地区那达慕中难以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风貌。
3. 解决的路径探讨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解决内蒙古自治区那达慕大会存在的宣传不足与文化同质化问题。对于蒙古族的“那达慕”,我们可以从旅游语境中寻找蒙古族“那达慕”的传承与发展的可能路径。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那达慕” 从而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5(麻芳雪 ,2024)。同时应当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也关注多元化、创新性的宣传策略,以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应深入挖掘那达慕大会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通过学术研究、文化研讨会等形式,收集和整理那达慕大会的相关资料,编写详细的文化解说词,制作具有文化深度的宣传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包括书籍、纪录片、短视频等,向游客展示那达慕大会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增强其文化吸引力。针对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等不同地区,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那达慕活动。可以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习俗,开发差异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锡林郭勒盟可以重点展示牧民生活、草原生态和传统手工艺,呼伦贝尔则可以突出森林草原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俄罗斯文化。通过丰富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避免各地那达慕大会内容的同质化,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提升那达慕大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互动话题等形式,进行广泛传播。与电视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合作,通过专题报道、纪录片、新闻发布等形式,提升宣传效果。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那达慕大会的体验形式。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通过互动感受那达慕大会的魅力。例如,开发 VR 那达慕体验项目,让游客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参与摔跤、赛马等传统活动。增加互动性强的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民族服饰体验等,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通过这些路径,可以有效解决内蒙古自治区那达慕大会在宣传不足和文化同质化方面的问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框架下,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还能提升那达慕大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地方文旅发展面临文化同质化、宣传不足和过度商业化等紧迫问题。为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采取整体性的路径和策略。深入挖掘和展示地方文化内涵、创新体验形式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地方文旅发展中的问题,也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各民族间的理解、认同与融合,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提升地方文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1.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N]. 人民日报 ,2021-08-29(001).
2. 张曙光. 那达慕[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8.
3. 杨永海 , 嬗变与重构 : 云南省兴蒙乡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现代转型的人类学阐释 [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27(01),26-30.
4. 麻芳雪 .(2024).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那达慕传承与发展:以阿巴嘎旗为例 . 新楚文化 (06),10-12.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6.003.
5. 张健康 ,and 王思程 ." 论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与 对 策 ".Proceedings of 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EERES 2017)V109.E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Institute, 2017, 327-331.
6. 吴必虎 , 余青 .(2000). 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 民族研究 (04),85-94+110.
1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N]. 人民日报,2021-08-29(001).
2 杨永海 , 嬗变与重构: 云南省兴蒙乡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现代转型的人类学阐释[J]. 四川民族学院学
3 麻 芳 雪 .(2024). 文 化 人 类 学 视 角 下 的 那 达 慕 传 承 与 发 展: 以 阿 巴 嘎 旗 为 例 . 新 楚 文 化 (06),10-12.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6.003.
4 张健康 ,and 王思程 ." 论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Proceedings of 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EERES 2017)V109.E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2017, 327-331.
5 麻 芳 雪 .(2024). 文 化 人 类 学 视 角 下 的 那 达 慕 传 承 与 发 展: 以 阿 巴 嘎 旗 为 例 . 新 楚 文 化 (06),10-12.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