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提升策略研究
张佳美 黄造蕊 廖佳慧
贺州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542899
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农村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两成,失能半失能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农村养老服务正面临传统模式难以满足要求与老龄化加速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智慧养老成为破解农村养老困境的关键路径。文章基于数字时代的背景,深入探讨智慧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的价值实现与创新路径,以期为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一、智慧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潜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潜在价值
1. 弥补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密度较低,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延伸成本高昂且服务响应效率难以保障,智慧养老服务通过整合物联网感知设备、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应急保障、生活服务等养老解决方案[1]。以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为例,智能手环能持续采集老年人心率、血压、血氧等生理参数,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可自动触发三级预警机制,使农村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等突发健康事件的黄金救援时间大大缩短。
2. 促进代际融合与社会参与
智慧养老的价值已超越单纯的技术范畴,成为重构农村养老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纽带,外出务工子女可借助视频通话、适老化社交平台等交互功能实时查看父母居家状况,弥补传统养老模式中代际情感疏离的缺陷 [2]。同时,基层养老服务站利用直播课堂、线上兴趣小组等定期组织非遗技艺传承、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等适老性文化活动,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衰退速度减缓,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为应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双重挑战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二)现实意义
1. 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深度化、加速化的双重特征,高龄空巢老人占比持续攀升、失能半失能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智慧养老服务通过部署可穿戴设备、环境感知终端等智能化装置,构建起覆盖居家安全、健康管理、生活辅助的立体化监护体系,如智能床垫可实时采集心率、呼吸频率、体动频次等数据,当监测到异常离床或呼吸暂停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分级预警机制。智能药盒与语音交互设备能利用物联网实现药品库存自动监测,解决老年群体操作障碍。
2. 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在乡村振兴推进的过程中,智慧养老正成为实现生活富裕与治理有效双重目标的关键,以适老化智能设备制造为例,智慧养老产业可与农村现有电子加工产业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引入智能手环组装线,可带动本地电子元器件企业转型,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形成人才回流的新引力场。并且,智慧养老系统的普及过程实质上是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升级过程,当老年群体通过智能设备掌握基础数字技能,其家庭成员的数字化应用水平也随之提升,从而重塑乡村社会的数字生态。
二、数字时代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提升的策略建议
(一)构建三级协同的智慧养老服务网络
乡镇政府应在县域治理框架下,构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整合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元服务资源,形成“县级中枢统筹调度、乡镇枢纽衔接转化、村级节点落地响应”的三级协同网络,并利用线上信息平台与线下服务站点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地域广袤带来的服务覆盖难题 [3]。以物流配送为例,县级平台根据助餐需求热力图优化配送路线,使冷链餐食送达时间误差控制在 ±8 分钟内,乡镇枢纽整合共享调度系统提升车辆利用率,村级的智能取餐柜则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保温难题,使传统“养儿防老”的单一模式逐渐转向“社会互助养老”的多元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社会活力。
(二)推动适老化技术与产品创新
针对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设备操作障碍与语言沟通难题,产业界与政府部门应协同创新,构建起涵盖硬件设计、交互优化、成本分摊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在硬件适老化设计方面,企业应将研发的重心转向操作极简化的智能终端,如在智能手环的设计上采用单键触控设计配合震动反馈机制,使设备操作步骤从传统产品的 7 步缩减至 2步。在方言交互方面,可利用迁移学习技术采集 12 万小时的方言语音数据进行本地化训练,并在交互系统内置“渐进式引导”功能,自动识别用户操作意图并提供分步语音提示,大大降低农村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在成本分摊方面,可推行“政府补贴 + 企业让利 + 金融支持”的三方协同模式,将智能设备购置成本降低至市场价的 55% ,其中政府财政投入占比 45% ,还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养老分期”产品,使农村老年人月均支付金额控制在50 元以内。
(三)强化人才与数据双轮驱动
在推进农村智慧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职业院校正成为智慧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主渠道,不少中高职院校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形成理论教学 + 模拟实训 + 顶岗实习的三阶培养模式,并培养出不少技术能手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出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体系,将智能设备应用能力纳入高级工考核标准,多地政府对获得高级认证的护理人员给予每月500 元岗位津贴,并在积分落户、公租房申请等方面予以倾斜。
此外,数据壁垒的突破也能带来服务效能质的飞跃,智能推荐系统可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消费习惯等维度精准推送助餐、康复等服务信息,电子健康档案跨机构调阅功能也使农村老年人转诊时的重复检查率大大下降。
(四)搭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智慧养老监督反馈机制
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与反馈,因此,需搭建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督反馈机制。就农村老年群体及其家属而言,可专门开发养老服务反馈小程序,方便他们随时随地针对服务质量、服务人员的态度以及服务内容等提出反馈意见,还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与老年人及其家属面对面交流,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农村智慧养老服务展开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应涵盖服务流程是否规范、服务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标准等,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同也要发挥监管作用,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罚,以此构建起闭环式的多元反馈与改进机制,从而推动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不断完善、持续提升。
三、结语
未来的农村智慧养老服务需在技术与生态两个层面持续突破,如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无感监测技术等,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响应的及时性与个性化水平。同时,也需要强化政企社协同,制定出适老化技术标准,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逐渐消弭代际数字鸿沟,为全球老龄化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 参考文献]
[1] 潘芳 . 江苏智慧养老政策及服务体系研究:融合低空经济的创新路径 [J]. 现代商贸工业 , 2025, (20): 8-10.
[2] 康朝阳 . 乡村振兴背景下 AI 赋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J]. 山西农经 , 2025, (15): 204-206.
[3] 邹毅 , 熊海峰. 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典型案例与路径探索 [J]. 改革与战略 , 2025, 41 (03): 34-41.
[4] 韩振秋. 智能技术助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伦理争议与策略建构 [J]. 改革与战略 , 2025, 41 (03): 10-17.
课题项目:2025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锦色侗绣—编织文化的斑斓绮梦,(项目编号:S202511838105)。
2025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芋”见美好,共赴“丰”景 --- 电商助农贺州香芋,(项目编号:S20251183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