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农林英语“课程思政”双课堂实践路径
杨柳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1
农林英语作为涉农高校的特色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也逐渐受到关注。从必要性来看,学者们认为农林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结合涉农专业特点,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培养。在实施策略方面,部分研究提出通过挖掘涉农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素材,将其融入农林英语教学内容,实现通专融合。还有研究强调要结合农林英语的教学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教学等,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已有研究表明,OBE 理论有助于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保障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然而,现有研究多侧重于理论探讨和单一课堂的思政实施策略,对于如何基于 OBE 理论构建农林英语双课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的研究较少;同时,缺乏对农林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成效的深入分析和持续改进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基于OBE 理论,探索农林英语双课堂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为涉农高校农林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一、OBE 理论与农林英语课程思政的契合性
OBE 理论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其核心要义包括“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农林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深刻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因此,OBE理论与农林英语课程思政的需求高度契合。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符合农林英语课程思政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关注涉农学生的成长需求,培养他们对农业农村的情感。其次,产出导向可以将农林英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思政目标相结合,将思政目标融入到语言学习成果中,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最后,持续改进机制能够根据农业发展的新需求和思政教育的新要求,不断优化农林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始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基于OBE 理念的农林英语“课程思政”双课堂实践路径
(一)精准强化顶层设计:思政目标融入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实施的总纲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大纲,需要明确“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三个关键问题。在知识目标方面,在传授语言的通识性和工具性知识时,应关联农业多学科交叉知识,如在讲解相关词汇和语法时,渗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农业发展理念;在能力目标培养中,通过语言分析、应用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融入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农业交流中的责任担当等内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农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国际视野;在素质目标上,围绕政治立场、职业道德等方面,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农业政策的世界意义,树立农业报国的坚定信念。
(二)科学设计外语课程:思政素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农林英语课程思政素材的挖掘需要依托通专融合的理念,外语教师应与专业学院的教师协作,从涉农专业课程中提炼思政素材,建设通专融合学院的课程思政资源库。例如,从农学课程中可以挖掘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学家的事迹,将其作为思政素材融入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展现科技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从乡村振兴相关课程中选取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用于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发展,培养服务“三农”的意识。
(三)突出灵活融入方式:双课堂统一实现协同育人闭环
在双课堂教学框架中,第一课堂采用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第二课堂实施耕读实践与思政教育协同。第一课堂分为“线上活动”、“线下课堂”和“线上延展”: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推送相关的农业思政语料,鼓励学生用英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政思考;线下课堂结合线上预习内容,通过问答、研讨等方式深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政观点;线上延展环节设计优秀作品展播与话题讨论,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范围。第二课堂主要实现耕读实践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用英语记录劳动过程和调研发现,撰写英文调研报告等。实践结束后,开展英语分享会,学生交流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深刻理解农业劳动的价值,传承耕读文化,强化吃苦耐劳和奉献“三农”的精神。
通过以上包括课前导入时事热点与思政关联、课上讲解语言知识与思政协同和课后延展布置反思作业开展思政深化的“双课堂”教学实践,实现课上语言学习与课下实践的有机结合,网上素材学习与网下劳动体验的相互呼应,实现协同育人闭环。另外,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农业英文短视频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亲身感受新时代农业的伟大巨变,明确自己作为涉农高校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提升其获得感,实现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
三、结语
课程思政在农林英语双课堂中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准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设计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融入方式。基于 OBE理论,通过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大纲、建设思政素材与教学资源库、实现双课堂协同育人等措施,可以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与思政目标的有机统一。这不仅解决了课程思政“怎么融”的关键问题,还有助于涉农高校培养出兼具语言能力与家国情怀的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未来,随着农业发展和思政教育要求的不断变化,需要持续深化农林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思政融入的细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适应新时代对农林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让农林英语课程思政成为涉农人才培养的亮丽底色,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来源:本文系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涉农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23- 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