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邵婷
德惠市实验中学 吉林省德惠市 130300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这个独特的身份忙碌、紧张却又饱满、闪亮,我想最能表达对这个职业的理解应属泰戈尔的诗作《用生命影响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愿我们都能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道光。“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只靠思政课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各类课程协同努力,因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那么所有课堂就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思政能提高学生的智慧与学识、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
一、学校重视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宏伟目标,必须拥有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就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外派集中学习、线上学习、假期培训、研讨交流、每学期阅读一本书进行读书分享等活动方式,学习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二、组织各学科教师挖掘提炼学科思政元素
(一)从学科专业知识中挖掘提炼思政元素
可以从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发展脉络、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维度进行探讨实践,发现和提炼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价值观对比、哲学思想、思维方式等。
在教学中要擅于鼓励、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对社会发展进步有何作用,身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如何运用所学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特别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成长,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辩证思维、社会责任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新精神等品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从各学科发展状况和优秀人物事迹中挖掘提炼思政元素
结合当前学术、科技前沿发展状况,以案例分析或者学生课前分享演讲的形式选取各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典型杰出贡献人物的真实故事,提炼和呈现案例或者演讲中蕴含的坚持不懈、求真务实、善于创新、永不懈怠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接受了心灵的洗礼。
通过讲述学生耳熟能详的行业优秀人物的感人故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心灵共鸣,认识到人生不光有小我,还要有大我;人间不仅有爱,更有无私的大爱。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优秀人物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启发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从社会新闻热点中挖掘提炼思政元素
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需要对社会新闻热点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当前学生的认识与评价可能不是很客观正确,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社会新闻热点现象及其背后的形成因素,针对不同的问题,分析找到问题所在以及处理问题的难点,师生、生生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遇事不逃避努力想办法解决的可贵品质。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本学科专业领域学术前沿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开阔学生视野,对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和定位,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
学科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需要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努力,精确到每一节课,教学目标中就要设置课程思政的内容。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会有预设、课上会有生成、课后还会有反思。最后形成所有学科的思政元素文稿,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有参考,不断补充完善,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三、开展课程思政论坛和课程思政教学展示课
课程思政论坛上百花齐放、便于集各家之长。课程思政教学展示要用鲜活资源启迪心智、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增强课程内容吸引力,促进课程思政感召作用的发挥。
比如语文的阅读素材,从“燃灯校长”张桂梅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到时代楷模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引导学生阅读古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分析史论要义,传递思政智慧;引导学生循《我与地坛》景情脉络,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等,可谓文道相济、德泽心灵、修身启智。
地理课上,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绿色奇迹”的三代务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再到福建茶叶历史发展和如何再创辉煌的探讨,一个又一个故事勾连起奋斗与收获的深层联系,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
历史课上,带领学生分析历史文献等文本材料,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自觉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艺术鉴赏课上,《功勋》《长津湖》《山海情》等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文艺作品走进课堂,以历史经验、实践成就启示青年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通过一堂堂“大思政课”,更多学子读懂了青春向上的中国,也立志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四、开展社会实践与调研践行课程思政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调研活动,是课程思政融入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现实 ,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增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为了确保社会实践落到实处,可以学校组织学生统一开展,也可以通过假期作业的形式布置。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社区调研项目,让他们了解社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祭扫烈士陵园,让学子们在活动中感悟革命精神、责任担当。假期参加社会环保、写春联等志愿活动,在参与中体会奉献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随手拍家乡美景美食活动、体验冰雪活动等等,在愉悦中感悟家乡变化,厚植家国情怀。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面临挑战与困境:如展示课融入了思政元素,常态化教学是否真正落实、教师内心是否真正接受、如何确保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等都是面临的问题,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各学科不一样的打开方式让课程思政发生喜人的变化,但思政教育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唯有真正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才能让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所有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讲好“大思政课”,彰显“大思政课”魅力。
参考文献
[1] 范纯静. 用生命影响生命 以微光照亮微光[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第 1 周 ),2024(9).
[2] 习近平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 求是 ,2020(17).
[3] 王殿臣, 张艳. 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四维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第 1 周 ),2024(9).
邵婷,女,汉族,吉林省,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