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高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作者

崔巍巍

吉林市第四中 132000

一、“双减”政策对高中学困生的影响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这一政策的实施,对高中学困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从积极层面来看,“双减”减少了大量的课后作业和校外培训,使学困生有了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探索,而不是被繁重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同时,政策也促使学校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质量,为学困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教学服务,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吸收知识。

然而,“双减”也给高中学困生带来了一些挑战。由于作业量减少,部分学困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可能会出现学习松懈的情况。而且,校外培训的规范,使得一些原本依赖校外辅导的学困生失去了额外的学习支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容易导致学习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高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部分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往往选择放弃。此外,一些学困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不懂得如何预习、复习、总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学困生的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对孩子的学习缺乏关心和指导。部分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要么对孩子过于严厉,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要么对孩子过于溺爱,放任不管。还有一些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无法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学习帮助和辅导。

(三)学校因素

在学校教育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对学困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此外,学校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这也会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双减”背景下高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创设教学情境,让学困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提问、练习布置等方面,要兼顾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例如,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何

与孩子进行沟通等。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三)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动力

实施多元化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的成绩评价方式,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表现、进步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困生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学困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对于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困生,也要给予肯定。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记录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通过过程性评价,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开展个性化评价。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例如,对于擅长动手操作的学困生,可以在实践能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评价。

(四)开展课后辅导,弥补学习差距

组建辅导小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和优秀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导小组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困生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开展个性化辅导。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辅导。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可以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辅导。学校可以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为学困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辅导课程。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实现个性化学习。

四、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家校合作、完善评价体系和开展课后辅导等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案例也证明,这些策略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展望未来,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高中学困生转化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学校和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转化策略,为学困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研究,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胡广 . 分析学困生困境,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J]. 学苑教育 ,2025,(08):64-66.

[2] 赵燕玲. 基于学困生学情分析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 求知导刊 ,2024,(16):32-34.DOI:10.14161/j.cnki.qzdk.2024.1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