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的运用及发展探讨

作者

周邵文

身份证号码:410726198509163414

引言

智能仪器仪表有着较多的优势。可有效改善传统仪表设备运用过程中的各种难题,而且此种智能仪器的内部结构、线路大幅简化,使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运行的精确度也会显著提高,性能大幅增强,功能相对而言也更加丰富完善,目前在许多领域中都获得了一定的运用。

1 智能仪器仪表技术概述

1.1 基本概念

智能仪器仪表是一种具有自动测量、数据处理、逻辑判断、控制决策等功能的电子测量仪器。它以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传感器获取被测对象的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信号调理、A/D 转换后送入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智能仪器仪表能够根据预设程序自动完成测量任务,还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参数设置、数据显示与存储,部分仪器还支持远程通信,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控制。

1.2 发展历程

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以微处理器的引入为标志,仪器仪表开始具备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控制功能;中期阶段,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仪器仪表的功能不断丰富,实现了多参数测量、自动校准、故障诊断等功能;现阶段,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智能仪器仪表向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具备更强的自适应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

1.3 发展现状

目前,智能仪器仪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智能传感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在高端产品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核心芯片、高端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

2 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的运用情况

2.1 微型化

智能仪器仪表具备显著的微型化特点,其不仅在物理尺寸上更加小巧精密,而且能够保持甚至提升原有的功能和性能,在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各个层面的速率显著加快,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微型化的智能仪器仪表能够有效地与其他设备连接,实现信息的无缝共享,在现代技术驱动的环境中具有极高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如在生物技术、医疗、航天、电力以及自动化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2.2 人工智能在设计与控制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控制阀优化设计和控制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有限元分析(FEA),模拟工况下的结构应力和冷缩效应,优化阀门结构,提高密封和耐久性。同时,利用深度学习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材料在低温下的变形和磨损,为材料选择和设计改进提供依据。在控制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阀门运行状态,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预测潜在故障,实现主动维护,减少停机时间。

2.3 硬件功能软件化

在智能化仪器仪表中,通用接口较为常用,如 USB、Ethernet 和无线接口等,使得不同类型的软件能够方便地与硬件设备加以匹配与兼容,扩展了仪器的功能和应用范围,显著提升了应用效率。用户可以通过编写或选择适合的软件,实现仪器仪表的多种功能,大大提升了设备的灵活性和实用性。DSP 技术通过软件进行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够迅速解决许多传统硬件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复杂信号的实时分析和处理,不仅提高了仪器的性能,还减少了对专用硬件的依赖,使得设备更加通用和易于升级。软件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升级,为仪器仪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用户无需更换硬件设备,只需通过更新软件就能做到仪器功能的提升和扩展。软件的可编程性和可更新性,使得仪器仪表能够快速适应新的技术和应用需求,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未来的仪器仪表将更加注重软件的功能,通过不断改进和开发新软件来提升设备的性能和适应能力。软件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使得仪器仪表更加灵活和强大,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2.4 网络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智能仪器仪表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呈现出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基于因特网通信设计的智能仪器仪表具备强大的功能,能够轻松实现控制升级、远程操作、系统维护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半导体公司研发的新型技术,允许在系统编程的基础上对软件进行直接修改与重组,这一技术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售后等各个环节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该技术,用户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电路板器件电子系统的功能逻辑进行组态任务。以印刷电路板的处理工作为例,传统方式需要设计复杂的编程程序,而现在借助 PC 客户端的嵌入式系统处理器或远程网络编程,即可轻松完成编程工作。嵌入式微型因特网技术将单片机嵌入设备并使其联网,极大地便利了互联网远程数据的采集、远程操控以及数据的存储与下载等功能。在工业物联网中,智能仪器仪表通过网络化连接,能够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企业管理者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生产数据、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与优化。

2.5 满足远程测控需求

现代仪器仪表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单元,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各种环境参数。通过与监控系统的集成,智能仪器仪表不仅能够提供精准的数据,还能根据实时情况加以自我调整,以解决远程测控要求。随着智能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融合,现场总线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使得多个设备可以通过同一条总线进行通信,从而简化了系统的布线和管理,促使构建集中与分布式测试机制更加轻松和高效,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的测控需求。面对复杂和大范围的测控要求,单一的集中测控系统已无法胜任。基于构建数据共享机制和现场总线控制体系,可以做到对现场仪表和远程设备的智能化、动态化管控,不仅能够覆盖更广的范围,还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加以灵活调整,确保测控过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远程测控系统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基于对数据的深入分析,管理人员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规律,及时设计新的参数以解决监测期间掌握的各类风险和问题,减小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仪器仪表技术必定会持续优化,其灵活度也会不断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所以,应当积极探索智能仪表仪器技术的应用方向与发展趋势,做到对该技术的科学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武一宸,苏晓岗,周中岳,殷兆明,陈剑波.浅谈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3,(13):28-30.

[2]刘连城.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的运用及发展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0,(02):92+94.

[3]徐振方,吴才章,刘建娟.河南省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电气防爆,2022,(0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