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除高职院校“潜规则”

作者

朱镝融

鄂州职业大学 湖北省鄂州市 4360050

“潜规则”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泛滥于当今中国,如日前清华毕业生马翔宇实名举报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局长,举报材料中提到该局长曾以“清华的不上路子”为由,将清华毕业的候选人排除出招聘名单。“不上路子”即为不顺从“潜规则”,由此可见中国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被潜规则侵入,如娱乐圈的“带资进组”、官场上的“钱权交易”、体育界的“打假球”等,连教育界和学术圈都不能幸免,有关奖助学金评定、项目经费管理“潜规则”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高职院校也存在“潜规则”,它破坏了公平正义、扰乱了教育秩序、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 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潜规则”概述

吴思认为“所谓潜规则,就是正规则之外的非制度化规矩,它是隐蔽的、私下的、潜藏的,但又是获得广泛认可的”[1],即存在于正式制度之外的另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它与正式制度相违背,上不了台面,不可公之于众,但却能暗地里通行,支配社会运行,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

“潜规则”在不同的行业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其本质一致,即在互动的两方,具有优势地位的一方利用诸如权利、知识、技能等优势资源向劣势方去谋求利益[2]。劣势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金钱、信息等利益代价,但劣势方并不会由于这种权益侵害对优势方进行反抗,反而会采取默认和容忍的态度,使得“潜规则”存续下来。

2.高职院校“潜规则”成因

2.1 机构臃肿、部门重叠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壮大,很多院校出现了机构臃肿、部门重叠现象,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导致了职责不明、分工混乱的工作作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导致出现问题却得不到解决。正式制度解决不了问题,“潜规则”就会滋生,成为实际中的主导规则。

2.2 “重人情”思想

俗话说“熟人好办事”,出现问题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找熟人、攀关系,而不是选择用正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为“潜规则”的存续提供了舞台。

2.3 权利不平等

“潜规则”所涉及的人群,通常是权利不平等的两方,优势方相对于劣势方,具有更高的权利和地位,如教师与学生。劣势方为了获取资源,会给优势方提供利益,这就导致了“潜规则”的产生。

3.高职院校“潜规则”的表现形式

3.1 奖助学金评定“潜规则”

2023 年 11 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在网络平台反映助学金评定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关注,前期网友几乎一边倒的支持该生维权,虽然事后该校进行了详细的情况通报,该生的助学金评定不存在原则性问题,但仍有部分网友认为该校一手遮天,情况通报是造假。该事件也反应出民众对高校奖助学金评选的“潜规则”现象的深恶痛绝。事实上,一些高校的奖助学金评定确实存在“潜规则”现象,如评选过程不公开透明,一些学生跟辅导员关系好,在评选中就可以获得高分;甚至将学生到手奖学金“抽成”拿来当班费,或是拿来给班干部作辛苦费;更有甚者,把一项奖学金分成三份,分开给不同的学生,以缓解“供应不足”的矛盾[3]。

3.2 成绩修改“潜规则”

2024 年 5 月,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向记者反映,学校相关人员以家长有背景为由,让其同意该学生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还反映该校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修改了另一名学生的成绩。该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关注,事后该校多人受到处分。事实上,一些高校确实存在成绩修改“潜规则”现象,如学生有背景就可随意让任课教师修改成绩、不通过任课教师私自修改成绩等,这极大的破坏了教育的公正、公平。

3.3 项目经费管理“潜规则”

项目经费管理不规范,如随意开支科研经费,将私人的办公用品、通讯费、旅游费、出租车费都列入科研经费中进行报销;经费开支不规范、实际开支与报表数据不一致等[4]。

3.4 性骚扰“潜规则”

2024 年 6 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生实名举报该校党总支书记以留校实习辅导员为由,凌晨邀其去 KTV 进行性骚扰,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关注,事后该校多人受到处分。事实上,高校性扰骚“潜规则”现象时有发生,多发生在男领导与女学生之间,这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破坏了教书育人环境,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4.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避高校“潜规则”

种种“潜规则”的存在,破坏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秩序,污染了教书育人环境,违背了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我们需要破除高职院校“潜规则”,给师生一个干净的育人环境。

4.1 坚定理想信念,净化高职院校党内政治生活

高职院校是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牢牢加强党内政治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方向。首先要抓牢理想信念教育,高职院校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坚守意识形态工作方向,党委及师生必须深刻认识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方略,积极提升党性修养,妥善处理有错误倾向的问题,可采用知识竞赛、主题交流等活动方式提升师生学习兴趣[5]。其次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深入党员干部的心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的高职院校党内政治文化氛围,反对腐朽思想、抵制“潜规则”文化的侵蚀,涤荡歪风邪气,让师生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育人、成才。

4.2 严格党内制度,规范高职院校政治纪律

党内制度的约束是稳定和保障高职院校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首先应规范校内规章制度,将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各级协调运行,通过民主与集中的政治手段发挥高职院校党委的政治力量和智慧,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用到实处,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氛围,确保高职院校健康、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其次要规范高职院校监督体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各级党组织要确保党内监督机制的常态化,落实各级监督责任、促成监督合力,扩大校务公开、党务公开、信息公开机制,促使党内各项工作有效、透明,切实保障校内每位党员“参与、决策、选举、监督”的民主权利,由此严肃高职院校党内政治生活,营造校内公开、透明的工作环境,破除“潜规则”,切实保障师生的民主权利[5]。

4.3 正校风严校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风气

校风、校级是高职院校的生命之源,风清气正的政治风气可以带动优良的校风、校纪建设,党委应高度重视党风建设。首先要强化师德、师风的建设,规范教师党员的师德师风,营造尊师重教的政治风气,常态化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主题教育,从而熏陶和锤炼教师的政治高度,从而避免教师对学生的“潜规则”。其次要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双管齐下,抓好党内监督与常态化教育,依法依规办学治校。通过明确和落实党规校纪的具体内容和监督负责制来改善和规范高职院校党内作风,预防和惩治高职院校改革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选拔、合作交流、财务经费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坚守党的宗旨,坚持激发校内领导干部及广大师生党员“明准则、知条例、守纪律”的政治素养,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把权力扎进制度的笼子”,避免高职院校成为“潜规则”滋生的温床[5]。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严肃高职院校党内政治生活,与不正之风、腐败思想进行斗争,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潜规则”说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成为教育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思.隐蔽的秩序— 拆解历史奕局[M].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4

[2] 周玉芝. 基于诚信的高校图书馆潜规则现象的规避策略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5):160-161.

[3] 卢 献 锁 . 破 除 高 校 奖 学 金 评 定 潜 规 则 [J]. 教 育 与 职业,2010,(04):83.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10.04.022.

[4]兰凤云.我国高校项目经费管理中的“潜规则”及对策[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9):123-124.

[5] 邢悦婷, 邓淑华. 严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的现实困境及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