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能源贫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邓欣然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10000
一、引言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差距的形成机制、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上。一部分研究聚焦于社会保障支出、交通基础设施、教育投入、数字乡村建设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有研究关注农村产业融合、财政支农支出等政策手段的调节作用。然而,已有文献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关注较为薄弱,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基础设施、产业和财政投入,缺乏对农村能源获取不平等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系统分析。
在“共同富裕”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农村能源贫困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填补研究空白,也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与能源公平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二、文献综述
(一)能源贫困概述
能源贫困是指家庭难以获得充足、可靠、可负担且清洁的能源服务,已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不仅涉及电力获取,还包括清洁烹饪和供暖能源的缺乏,与经济贫困密切相关,但更侧重于能源使用层面的不平等。
(二)能源贫困的影响研究
能源贫困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还对健康、教育、收入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1](刘自敏,2020)。此外,能源使用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剧气候变化。尽管能源贫困问题已得到广泛研究,但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尚少被探讨,亟需将两者结合,以揭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深层原因。
(三)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
多数研究认为城镇化水平提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短期内也可能因农村劳动力流动而拉大差距[2](吴寿平,2016)。金融发展对城乡差距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影响,短期可能扩大差距,长期则有助于弥合收入不均。教育水平差异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机制,人力资本的积累对收入差距具有抑制作用[3](田盈,2020)。
总体来看,现有文献较少将“能源贫困”纳入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框架,而能源获取不平等可能成为城乡差距的重要隐性因素。将能源贫困视角引入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有助于完善城乡差距形成机制的理论体系,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依据,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三、能源贫困影响城乡差距的机理分析
尽管我国已实现电力全覆盖,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仍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家庭对煤炭和生物质等固体燃料依赖度高,能源贫困问题日益显现。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能源贫困如何加剧城乡收入差距。
(1)公共服务获得性下降
能源贫困限制了农村居民获取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影响其就业与增收[5](张忠朝,2014)。研究显示,能源贫困加剧健康和教育剥夺,尤其在冬季取暖和烹饪一体化的用能结构中,进一步恶化家庭生活条件,降低劳动效率,加剧收入不平等。
(2)生产活动效率低下
能源短缺制约农村工农业发展。农业方面,缺乏对秸秆等资源的有效能源化利用,限制农业效率(张帆,2024);工业方面,能源基础薄弱导致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形成“轻工业+初级加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难以实现优化升级[4](张娜,2024)。
(3)环境污染恶化
能源贫困导致固体燃料使用增加,清洁能源普及率低。农村地区广泛使用柴草、木炭等燃料,释放大量污染物,危害居民健康,进而影响劳动力供给和收入水平。
(4)推动人口外流
根据 Lee 的迁移推拉理论,能源贫困既增加了农村迁出推力,也削弱了产业吸引力和人口回流拉力,造成农村人口流失和产业空心化,形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6](刘七军,2023)。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在总体趋势方面,农村能源贫困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西高东低”的格局,表明西部地区能源贫困与收入差距问题更为突出。区域差异方面,农村能源贫困对东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扩大效应,而在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经济发达、辐射效应强,西部因基础设施薄弱、能源约束明显,能源改善对其发展影响更直接。总体效应方面,农村能源贫困在全国范围内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快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电网升级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升农村能源供给质量和多样性,缓解区域能源不平衡。二是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根据东西中部地区特点,精准制定扶持措施,特别是在能源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激发农村发展潜力。三是完善农村能源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宣传、监管与执行力度,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的农村能源治理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刘自敏,邓明艳,崔志伟,等.能源贫困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 CGSS 数据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0(08):143-163.
[2] 吴寿平,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基于 1978-2015 年广西的数据[J],学术论坛, 2016,39(08):41-47
[3] 田盈、向栩和潘晓琳,职业教育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吗?[J],教育与经济,2020,36(06):51-58
[4] 张娜,米倩玉,邓嘉纬等.新能源崛起对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24,(02):1-
[5] 张忠朝. 农村家庭能源贫困问题研究— — 基于贵州省盘县的问卷调查[J]. 中国能源,2014,36(01):29-33+39.
[6] 刘七军,刘梦,李昭楠等.农村能源贫困是否影响农户主观幸福感?——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微观调查数据[J].林业经济,2023,45(0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