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启蒙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路径
潘怡恬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第一小学 313000
引言: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并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的当下,对未来人才的科技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开展人工智能启蒙教育意义深远。它不仅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学生打开科技认知的大门,激发对新兴技术的兴趣,还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逻辑能力,树立正确科技价值观。然而,如何科学设定启蒙教育目标、规划教育内容并有效实施,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阶段人工智能启蒙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教育目标设定
小学阶段人工智能启蒙教育以激发兴趣、培养基础素养为核心目标。一方面,通过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等,培养其对新兴技术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逻辑能力,使其能够理解简单的算法概念和数据处理流程,逐步形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潜在风险,增强信息安全和伦理意识。
(二)教育内容规划
教育内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以生活场景导入,通过故事、动画等形式,介绍人工智能的常见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设置简单的图形化编程活动,如 Scratch 编程游戏,培养基础逻辑思维。中高年级引入基础算法概念,如排序、搜索算法,结合积木机器人、编程机器人实践,理解指令执行与数据交互;开展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小项目,如统计班级同学喜好,初步接触数据可视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人工智能原理的认知。
二、小学阶段人工智能启蒙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融入现有课程体系,自然渗透 AI 启蒙
小学信息技术等课程可成为 AI 启蒙主阵地。“泛在的数据”单元中,“身边的数据”课可关联 AI数据采集,比如讲解传感器收集环境数据原理,类比智能设备感知信息;“数据的安全”课融入 AI 数据加密,介绍简单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的加密逻辑,让学生在现有课程知识基础上,初步接触 AI 数据相关概念,自然衔接启蒙内容。
(二)开发独立校本课程,深化 AI 认知
利用学校特色和资源,我们开发了 AI 启蒙校本课程。围绕“数据证明观点”这一核心单元,我们计划扩展“AI 助力数据解读”课程。通过“数据解读与分析”的知识体系,我们将引入基础的 AI数据分析工具。例如,让学生使用图像识别 AI 软件来分析图表中的数据规律,或者利用语音识别 AI来整理数据汇报的内容。通过这样的独立课程,学生将加深对 AI 辅助数据处理的理解,并充分挖掘课程在 AI 教育方面的潜力。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活学习兴趣
采用项目式、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以“身边的编码”单元为例,开展“编码小达人”项目,学生分组完成“有序的世界”编码规则探索、“编码的验证优化”实践,模拟 AI 编码验证场景;设计编码解谜游戏,将“编码长度与信息量”知识融入关卡,如破解智能门锁编码谜题,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理解编码与 AI 信息处理的关联,提升参与热情。
(四)师资队伍建设,筑牢教学根基
开展人工智能(AI)启蒙专项培训,专注于“数据与编码”课程,使教师掌握 AI 基础理论,例如数据标注在 AI 模型训练中的重要性。结合“数据获取”和“数据整理”课程,教师将学会如何指导学生使用 AI 工具处理数据;构建校际教研共同体,教师们将交流“数据证明观点”单元中 AI 融合教学的案例,分享在“图表呈现”课程中 AI 可视化工具的应用经验,从而提高教师在 AI 教学方面的能力。
(五)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场域
建设线上线下资源库。线下开发“数据编码 AI 实验箱”,包含简易传感器、编码卡片等,辅助“从数据到编码”课程实践;线上搭建 AI 启蒙学习平台,上传“数据的价值”AI 应用案例视频,如智能推荐系统数据价值体现,以及编码知识动画微课,供学生随时学习;还可引入企业资源,邀请科技企业分享 AI 数据编码实际应用,拓展学生对 AI 行业认知,为启蒙教育注入鲜活素材。
结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启蒙教育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系统的内容规划与多元的实施路径,为学生播下科技启蒙的种子。融入课程、开发校本资源等多种举措,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提升了其科技素养与思维能力。未来,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还需持续优化教育模式,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与方法,让更多学生在启蒙教育中受益,更好地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探索与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24(01), 45-51.
[2] 王丽华,黄晓东. 提高中学人工智能教师课程规划能力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23(06),56-64.
[3] 邱伟,赵慧. 响应式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23(04),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