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
杨帆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引言:随着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日益增多。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当前施工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人员操作不规范、技术应用不足等。因此,深入探讨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人员管理措施
1.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人员管理的重要举措。安全教育培训应涵盖多方面内容。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基础安全知识的普及,包括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风险,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让他们明确这些危险的来源以及如何避免。其次,针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特殊性,如地下施工可能遇到的复杂地质条件、隧道挖掘中的瓦斯等有害气体防范等进行专项培训。再者,安全培训不能是一次性的,而应定期开展,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例如新设备、新技术投入使用时,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要及时传授给施工人员。通过全面且持续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
1.2 明确人员安全职责
明确人员安全职责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个庞大的轨道交通施工项目中,涉及到众多不同工种和岗位的人员,从项目经理到一线施工工人,每个人员都应清楚自己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职责。项目经理要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负总责,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并确保其实现,合理分配安全管理资源,协调各方关系以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技术人员要负责确保施工技术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安全评估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施工工人则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及时上报发现的安全隐患。只有每个人员都明确自身安全职责,才能构建起一个有序、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此外,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也是一种激励方式,对于那些一贯重视安全、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在晋升、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2.技术保障措施
2.1 运用先进监测技术
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运用先进监测技术至关重要。先进的监测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为施工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在隧道挖掘过程中,可以利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对隧道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隧道壁是否出现位移、沉降等异常情况。同时,采用光纤传感器技术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当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时,能迅速做出反应,避免因水位变化引发的诸如塌方等安全事故。还有,在轨道铺设过程中,通过轨道检测车对轨道的平顺性、几何尺寸等进行动态监测,确保轨道铺设质量符合安全要求。这些先进监测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前预警安全风险,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风险。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例如,如果工程位于软土地层,那么在基础施工时就要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如采用深层搅拌桩技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防止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对于穿越既有建筑物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要考虑如何减少对既有建筑的影响,如采用盾构法施工时,要精确控制盾构机的掘进参数,确保既有建筑的安全。同时,施工技术方案还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如在遇到突发的地质变化时,及时调整支护方案等,以保障施工安全。
2.3 加强技术创新应用
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着深远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将这些技术创新应用到轨道交通施工中可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用于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通过创建逼真的施工场景,让施工人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安全风险并学习应对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对整个工程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提前发现不同专业施工之间的碰撞问题,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空间冲突导致的安全事故。此外,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应用也能提升施工安全,如高强度、轻质的建筑材料可以减轻结构自重,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先进的施工设备往往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能。
3.制度建设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安全管理制度应涵盖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首先,在施工人员管理方面,要建立人员准入制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安全知识。同时,要制定施工现场的安全行为规范,明确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行为要求,如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等。在设备管理方面,安全管理制度要规定设备的采购、租赁、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此外,对于施工环境管理,要制定相应的环境安全标准,如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噪声控制等标准,从制度上保障施工安全。
3.2 严格安全检查制度
严格安全检查制度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安全检查应贯穿施工的全过程。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设备、人员资质等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条件符合安全要求。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如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施工操作是否规范、安全设施是否完好等。不定期检查则侧重于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以及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区域进行突击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要建立严格的整改制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确保安全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3 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按照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严肃处理。首先要明确事故的责任主体,无论是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还是相关的供应商等,只要在事故中存在过错,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责任人员,要根据其过错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资质证书、追究刑事责任等。同时,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还应具有追溯性,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管理漏洞、隐患排查不力等行为的相关人员,即使未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也要进行责任追究,以增强各方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确保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
结束语: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从人员、技术、制度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强人员管理、技术保障和制度建设,可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23,45(6):52-57.
[2]刘艳.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践[J].建设管理,2022,39(3):33-39.
[3]张强.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1,28(4):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