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关键探索
翟玉梅
得胜街道农事服务中心 124000
在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系列先进的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作物的种植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稻作物的种植效益,更是需要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手段,做到在提升水稻产量的同时发挥现代化栽培模式的价值。当前,虽然多地区的农业单位以及种植户能够在水稻种植管理中采用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但是其没有对要点内容形成更为明确的认知。基于此,就需要切实把握水稻栽培技术的原理,进而提升种植效益。
一、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一)育苗插秧
育苗插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其属于最为基础的环节,能够直接作用于水稻的种植管理工作以及后续的生长监测。在开展育苗插秧工作以及应用相关技术时,水稻种植户应科学规划水稻作物的种植时间。当时间过早时,会直接降低稻米的产量,且影响作物的实际稠度。当时间过晚时,则有可能出现淀粉沉淀的问题,均是不利于水稻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也需要科学计算插秧的距离,将单位面积中的水稻基数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合理的育苗插秧管理提升水稻作物的精密度以及硬度。
(二)田间除草
田间除草要求水稻种植户采用科学的除草方式,旨在为水稻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水稻作物的成长过程中,种植区域内会出现一定量的杂草。一旦没有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就会抢走水稻作物的生长养分,且会在种植区域内形成恶性的竞争关系,进而降低了水稻作物的产量。因此,水稻种植户就需要采用专门的田间除草技术,利用专门的除草剂清理种植区域内的杂草。结合水稻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杂草的生长规模计算所需要使用的除草剂的剂量,有效避免由于用药过量而造成的水稻生长抑制问题。
(三)施肥管理
水稻栽培技术同样包含了施肥管理相关的内容,这是尤为需要水稻种植户所注意的。施肥能够为水稻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其栽培效果更上一层楼。所以,水稻种植户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全新的施肥管理专业知识,并能够在农业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肥料。如需要使用化肥,水稻种植户应严格控制肥料的比例,结合水稻作物的生长需求选择对应的肥料类型。通常情况下,水稻作物所需要的肥料有氮肥、钾肥等,立足于各阶段的生长特点制定专门的施肥管理规划,真正提升水稻作物的产量[1]。
(四)病虫害防治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颗粒无收,直接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就需要应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增强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新时期,水稻种植户可以采用综合化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充分发挥不同防治技术的优势。例如,生物防治技术能够通过释放害虫天敌的方式有效应对水稻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虫害,能够在不使用剧毒农药的情况下保障水稻作物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降低水稻表面的农药残留。既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也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
(一)科学育苗选田
水稻种植户应做到科学育苗选田,以此提升水稻作物的种植效益。在选择水稻作物的种植田地区域时,应远离工厂所在区域,并保障区域内水资源的质量,使水稻能够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源。确定大致的区域后,再开展专门的土地勘察工作,对区域内土壤的酸碱度、矿物质含量、生物群落等进行评估,结合气温状况确定最终的种植区域。开展水稻种植工作时,需要对开膜环节形成相应的重视,为水稻作物提供足够的水分以及养分。同时,也需要合理规划水稻个体间的距离以及种植高度,使其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
(二)合理播种
合理的播种以及精准的水量灌溉也可以增强水稻作物的种植效益,这就需要种植户做好播种以及灌溉工作。在选择水稻的品种时,应选择符合当地气候变化规律的品种,保障其生长周期与自然季节更替实现有效衔接。开展灌溉工作时,应严格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并严格控制灌溉水的高度,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也需要重视田间除草工作,及时清理水稻种植区域内的杂草,使其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如需要提前水稻幼苗的成熟时间,则需要适当进行断水操作,确保水稻作物能够尽快进入抽穗扬花的阶段。
(三)科学施肥
水稻种植户同样需要采用科学的施肥方式,做到进一步提升水稻作物的种植效益。水稻作物对施肥有着较高的要求,种植户应在区域内均匀加入肥料,使水稻作物能够在获得养分的同时避免施肥不均匀所造成的大面积烧苗问题。计算肥料的施用量时,应立足于水稻种植区域的自然气候条件、水稻的肥料养分需求、土壤性质等。选择肥料种类时,需要尽可能采用有机肥料。例如,在水稻幼苗的返青阶段时,就可以使用尿素作为追肥的主要肥料类型。同时,也需要根据其生长状况选择对应的化学肥料,严格控制用量。
三、思考与建议
(一)重视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水稻种植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种植户应根据常见的水稻病虫害采用多元化的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中,水稻种植户应明确新时期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再根据主要的特点采取现代化的防治手段,如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将病虫害对水稻种植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例如,在防治纹枯病时,种植户就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在田间释放足够数量的鸭群,以综合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保障水稻作物的生长。如需要使用化学技术,则尽量采用低毒农药,降低对环境的破坏[3]。
(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除了农业单位以及水稻种植户外,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水稻作物的种植效益。对当地的水稻种植规模以及主要分布地区开展全面的考察工作,结合各项参数信息确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方向。也需要聘请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采用多种方式为当地的水稻种植户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以及收获技术。同时,也可以为积极采用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的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政策帮扶以及补贴,鼓励更多的种植户应用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水稻种植管理中采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既是农业发展的需求,也是水稻种植实现升级的要求。农业单位只有切实把握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与水稻种植效益提升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新时期农业发展规划优化水稻栽培管理工作,使现代化的水稻栽培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同时,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开展高质量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为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配置高素质的农业人才,从而创造更多的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志兵, 罗军, 蒋光猛, 等.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措施探析[J]. 种子科技,2024,42(04):35-37.
[2]韦彩群.水稻栽培技术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J].新农民,2024,(06):79-81.
[3] 严 锦 辉, 黎 梦维 . 水稻 栽培 技术 存在 问题 及提 高水稻 种植 效益 的措 施 [J]. 种子 科技,2024,42(0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