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与项目式学习融合创新实践研究
沈艳清
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校
摘要: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创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大观念强调反映学科本质的核心观点,能将碎片化知识结构化;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项目式学习则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提升能力。三者的融合有望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变革。
1 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与项目式学习融合的必要性
1.1 打破知识碎片化,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按课时推进,知识点分散,学生难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大单元教学从整体视角梳理知识结构,以大观念为统领,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项目式学习则在真实项目情境中,促使学生调用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 “小小超市经营者” 项目中,学生需要进行商品价格的计算(涉及小数运算)、利润的核算(涉及百分数知识)、货物的摆放与空间规划(涉及图形与几何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原本碎片化的数学知识被有机整合,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网络。
1.2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学习容易使其感到枯燥。项目式学习创设的真实有趣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观念和大单元教学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与框架,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比如在 “设计校园运动会赛程” 项目中,学生为了合理安排比赛项目与时间,主动学习时间的计算、排列组合等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1.3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大观念统领下的大单元与项目式学习融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收集数据、进行数学运算与推理,并最终展示成果。这一系列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例如,在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收集交通流量数据,分析拥堵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案,在实践中提升了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2 融合创新实践策略
2.1 基于大观念确定大单元主题与项目目标
(1)深入研读课标与教材:教师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各学段、各领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深入剖析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研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领域时,通过对课标的研读,明确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量感,再分析教材中关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认识与周长、面积计算的内容编排,找到知识的逻辑起点与生长点。
(2)提炼大观念:结合课标与教材分析,提炼出具有统领性的大观念。如在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中,可提炼出 “图形的特征决定其测量方法与相关计算” 这一大观念。这一大观念能够统摄不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图形与测量之间的本质联系。
确定大单元主题:以大观念为依据,确定大单元主题。如围绕 “图形的特征决定其测量方法与相关计算” 这一大观念,可将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整合为一个大单元,涵盖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种图形的相关知识。
(3)设计项目目标:根据大单元主题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项目目标。例如,在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大单元下,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项目,项目目标设定为让学生通过设计校园景观中的花坛、草坪等平面图形,掌握不同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合理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规划,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应用意识。
2.2 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1)情境创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例如,在 “校园购物节” 项目中,模拟真实的购物场景,学生扮演顾客、商家等角色,在购物过程中涉及商品价格的比较、折扣计算、找零等数学问题。
(2)项目任务设计:将大单元知识分解为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与技能。以 “校园景观设计” 项目为例,可设计以下任务:(1)测量校园中可用于景观设计的场地面积;(2)根据不同图形的特点,设计花坛、草坪的形状与布局;(3)计算所需材料的数量与成本。每个任务都紧密围绕大单元知识,且具有一定的梯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 “校园购物节” 项目中,学生分组进行商品采购、销售等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支持,引导学生合理分工、有效沟通。
2.3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例如,在 “校园景观设计” 项目中,观察学生在测量场地面积时的操作是否规范、在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时的发言是否积极、对不同意见的接纳程度等,通过课堂观察、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记录与反馈。
(2)作品评价:对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作品的创新性、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应用准确性等。如在 “校园购物节” 项目中,评价学生制作的购物清单是否清晰合理、计算的账目是否准确无误、对折扣策略的运用是否得当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分析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3)知识技能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例如,在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大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相关的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图形特征、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同时,将知识技能评价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如在 “校园景观设计” 项目中,通过学生在项目中对图形测量与计算的实际应用情况,综合评估其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
3 结束语
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创新实践,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通过这种融合,打破了知识的碎片化,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面临着教师观念与能力转变、教学时间与资源协调、学生个体差异等挑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逐步克服这些困难。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查伟德.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 (15): 22-25.
[2]刘燕.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高段数学大单元项目化教学策略研究 [J]. 新智慧, 2025, (06): 13-14.
[3]焦见花. 大概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项目化教学策略探析 [J]. 小学生(下旬刊), 2024, (11): 40-42.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大观念统领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LG24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