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儿童任务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
赵鹤
吉林省敦化市第一幼儿园
1 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儿童任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1 助力儿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相较于幼儿园更加明确和具体,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等。具备良好任务意识的儿童,能够清楚地理解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主动、有序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从而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节奏。
1.2 促进儿童责任感的形成
任务意识的培养过程,本质上也是儿童责任感逐渐形成的过程。当儿童接受并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对任务的责任,体会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逐渐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在幼儿园中,通过让儿童参与班级值日、照顾自然角植物等任务,儿童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集体事务负责,为其今后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个体奠定基础。
2 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儿童任务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
2.1 培养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儿童任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儿童知识技能的学习上,如识字、计算等,而忽视了任务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观念导致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儿童任务意识培养的系统规划和有效实施,影响了儿童任务意识的发展。
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一些幼儿园教师采用的培养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口头布置任务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例如,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儿童要完成某项任务,而没有结合儿童的兴趣和特点,采用游戏、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儿童理解任务和完成任务。这种单一的培养方法难以激发儿童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任务意识培养的效果。
2.3 家园合作不紧密
幼儿园与家庭在儿童任务意识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未能形成教育合力。部分家长不了解幼儿园在任务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方法,在家庭中没有给予儿童相应的任务和指导,或者过度包办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任务,导致儿童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教育环境不一致,影响了儿童任务意识的连贯性培养。
3 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儿童任务意识培养的行动策略
3.1 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融入任务意识培养
设计趣味性任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的任务。例如,在语言活动中,开展“故事小侦探”任务,让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寻找隐藏的“宝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设计“超市购物”任务,让幼儿根据给定的金额购买相应的物品,培养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通过这些趣味性任务,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兴趣和积极性。
明确任务要求与步骤:在布置任务时,教师要清晰、明确地向幼儿讲解任务的要求和步骤,确保幼儿能够理解任务内容。可以采用示范、图示、儿歌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记忆任务要求和步骤。例如,在教幼儿整理书包时,教师可以一边示范整理的步骤,一边念儿歌:“书本本子排整齐,文具用品放盒里,水杯雨伞别忘记,小小书包真整齐。”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整理书包的方法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循序渐进增加任务难度:任务难度的设置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增加。在幼儿初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如收拾玩具、分发餐具等;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和复杂度,如完成一项小组合作的手工制作任务、进行一次为期一周的自然观察记录等。通过逐步增加任务难度,不断挑战幼儿的能力,促进幼儿任务意识的发展。
3.2 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开展家长培训与指导:幼儿园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中儿童任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可以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分享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策略;也可以由幼儿园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向家长介绍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如让儿童参与家庭劳动、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等。同时,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和问题,给予家长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建立家园沟通机制:建立多样化的家园沟通渠道,如家长会、微信群、家园联系册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与教师分享幼儿在家庭中完成任务的经验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通过家园之间的密切沟通,确保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接受一致的教育,促进幼儿任务意识的持续发展。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任务意识培养活动,如亲子任务、家长助教等。在亲子任务中,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亲子手工、种植亲子植物等,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亲子情感;家长助教活动中,家长可以走进幼儿园课堂,结合自己的职业或特长,设计并组织有趣的任务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体验任务的乐趣和意义。
3.3 创设支持性环境,潜移默化培养任务意识
营造任务氛围:在幼儿园的教室、走廊等环境中,布置与任务相关的主题墙、宣传栏等,展示幼儿完成的任务作品和成果,营造积极向上的任务氛围。例如,在主题墙上设置“任务小达人”板块,展示幼儿在各项任务中表现优秀的照片和作品,激励幼儿积极参与任务,努力完成任务。同时,在环境中张贴一些与任务相关的图片、标语,如“我能完成任务”“任务完成真开心”等,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提供任务材料与工具: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适合完成任务的材料和工具。在美工区,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手工材料,支持幼儿完成绘画、手工制作等任务;在科学区,投放实验器材、观察工具,满足幼儿进行科学探究任务的需求。同时,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和管理材料与工具,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利用游戏区角培养任务意识:充分发挥游戏区角的教育功能,在区角活动中融入任务元素。例如,在角色扮演区设置“小小值日生”任务,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负责整理区角、接待“客人”等工作;在建构区布置“搭建城堡”任务,让幼儿分组合作,按照一定的要求搭建城堡。通过在游戏区角中完成各种任务,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任务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结束语
本研究提出的教学优化、家园共育、环境创设等策略,为幼儿园培养儿童任务意识提供了可行路径。但随着教育发展,任务意识培养需与时俱进。未来,应持续关注策略的动态调整与创新,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深化研究,助力更多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筑牢任务意识根基,从容迎接小学学习生活挑战。
参考文献:
[1]牛丽君.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5,(11):107-109.
[2]林淑贤.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5,(06):85-87.
[3]李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的突破路向[J].教育科学论坛,2025,(1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