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
黄梅金
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坛白小学 530227
一、引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往往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运算,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连最基础的加减法都存在困难,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1]。这种差异性在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既有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也与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密切相关。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客观需求与有利条件
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需求源于学生群体的现实特点。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他们在入学时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调查显示,同一年级的学生中,数学能力强的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能力弱的连基本的数量概念都不够清晰[1]。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班级规模相对较小的客观条件,这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天然优势。小班额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个性化指导。与此同时,农村学校师生关系相对融洽,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较高,这种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分层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也为分层教学的硬件配置和师资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这一教学模式在农村环境下具备了基本的实施条件。
(二)制约因素分析
尽管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农村小学实施数学分层教学仍面临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要能够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然而,农村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专业发展机会有限的现实困难,很多教师对分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缺乏深入了解。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同样制约着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数学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匮乏,难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此外,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统一标准和排名比较,与分层教学倡导的个性化发展理念存在冲突,容易产生家长和学生的误解和抵触情绪,影响分层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
(三)可行性综合判断
综合分析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需求条件和制约因素,其可行性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条件性特征。从根本需求来看,农村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性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必要性,小班额的环境优势则为其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关键的是,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并非不可克服的根本性障碍。教师专业能力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和实践逐步提升,教学资源的不足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和创新利用得到缓解,评价体系的冲突可以通过观念更新和制度完善予以解决。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远程培训、网络资源共享等技术手段为农村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2]。因此,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实施路径,循序渐进地推进这一教学模式的落地生根。
三、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学生分层与目标设计
学合理的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环节,需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应当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两个重要维度。基础知识的评估可以通过诊断性测试来完成,重点考查学生对前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学习能力的判断则需要观察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习兴趣的了解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发展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并建立相应的目标体系。基础层学生的目标重在夯实基础,确保基本概念清晰、基本技能熟练;发展层学生的目标着眼于能力提升,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层学生的目标追求创新突破,鼓励深度思考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必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适时调整分层结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的层次中获得最大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分层组织
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化组织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3]。在内容安排上,各层次学生都需要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内容,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底线要求。差异化主要体现在拓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基础层学生重点进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和重复强化来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层学生在掌握基础内容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变式练习和简单的综合应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层学生则需要接触更多的挑战性问题和开放性任务,激发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匹配。对于基础层学生,采用直观演示法和练习法较为有效,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发展层学生适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在互动中提升思维能力;拓展层学生可以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给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探索空间。
(三)分层评价体系构建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依赖统一的测试标准,难以真实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步。分层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体现差异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应当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基础层学生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水平;发展层学生重点评价思维过程和方法运用;拓展层学生则更多关注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的独特性。过程性评价在分层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袋、进行阶段性诊断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轨迹。同时,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学习反思能力[3]。评价结果的使用要突出激励性,避免简单的等级划分和排名比较,重在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内在动力。
四、结语
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具有 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教师专业能力、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挑战 续的努力加以解决。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因地 实施的关键要素包括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资源的合理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农村教育投入的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每一个农村孩子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 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李爱荣. 农村小学数学班内小组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人生与伴侣, 2024, (22): 88-90.
[2]张健燕. 教育均衡化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 考试周刊, 2024, (09): 101-104.
[3]林婷. 分层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 2023, (2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