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现实价值与实施路径
毛润香
环县环城初级中学 甘肃 庆阳 745700
初中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培养的任务,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将劳动教育巧妙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英语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学效果,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体验劳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现实价值与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现实价值(一)促进以劳育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劳动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将其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能以独特的方式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入与劳动相关的主题和情境,能够让学生理解每一项劳动成果背后都凝聚着劳动者的心血与责任,进而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的价值观。例如,在学习描述职业的英语内容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职业劳动者所承担的责任,像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等。学生在探讨这些内容时,会潜移默化地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1]。这种责任感的树立,是德育的重要体现,能让学生成为有担当的人。
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英语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当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学生可以从劳动者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中汲取力量。比如,介绍一些劳动者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工作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像那些劳动者一样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取得进步。这种坚韧精神的塑造,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轻易放弃。此外,劳动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与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职场场景进行英语交流,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能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懂得尊重他人、相互协作,从而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拓宽劳动教育路径,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劳动教育往往局限于专门的劳动课程或实践活动,渠道相对单一。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为劳动教育开辟了新的培育路径。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具有广泛的交流功能。通过英语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文化、劳动观念。例如,在学习关于国外职业文化的英语材料时,学生能了解到不同社会对劳动的认知和尊重程度,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使他们从全球的角度看待劳动,认识到劳动无国界,无论在哪个国家,劳动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这种融合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英语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当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学生在思考劳动相关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在记忆劳动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时,锻炼了记忆力;在交流劳动体验和观点时,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多方面的智力锻炼,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2]。因此,渗透劳动教育拓宽劳动教育培育路径,能够推动学生在智力、品德等多方面实现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深挖内容,筛选劳动元素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主题和领域,为挖掘劳动元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从不同单元中筛选出与劳动相关的内容,将其作为渗透劳动教育的切入点。
首先,挖掘职业主题单元中的劳动元素。初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涉及职业主题的单元,如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该单元围绕未来职业规划展开,涉及多种职业的英语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所需技能以及劳动价值。例如,医生这一职业,学生可以了解到医生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培训,他们的工作是救死扶伤,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过讨论,学生能认识到医生这一职业的辛勤付出和巨大贡献,体会到劳动的尊严和价值。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理想中的职业以及为实现该职业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明白任何职业都需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
其次,挖掘日常生活主题单元中的劳动元素。教材中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主题单元,如七年级下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虽然该单元主要聚焦于出行方式,但可以从中挖掘出与劳动相关的元素。例如,在讨论出行方式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出行方式背后涉及的劳动。乘坐公交车时,司机需要每天按时出车,确保乘客的安全和准时到达;修建道路的工人,他们不畏艰辛,为人们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教师可以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劳动者的付出。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日常生活中参与的劳动,如整理房间、帮助父母做家务等,让学生明白劳动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生活增添美好。
最后,挖掘文化主题单元中的劳动元素。文化主题单元也是挖掘劳动元素的重要来源。例如,九年级全册“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在介绍不同国家文化习俗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文化习俗背后的劳动文化。在一些国家,传统手工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剪纸、陶瓷制作等。教师可以介绍这些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手工艺人需要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精湛的技艺,制作出精美的作品[3]。通过了解这些,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创造文化的魅力,尊重不同文化中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传统劳动技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言语互动,分享劳动体悟
言语互动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言语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体悟,能够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围绕与劳动相关的话题展开。例如,在学习完关于职业的单元后,教师可以提出“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for a worker?”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责任心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对工作负责,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团队合作精神很重要,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才能完成。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劳动所需的品质,同时也能倾听他人的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言语互动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劳动场景的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学习完关于购物主题的单元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顾客和理货员等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收银员需要准确计算商品价格、收取款项并找零,这体现了收银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顾客需要礼貌地与收银员交流,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理货员则要及时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保证货物的摆放整齐。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同时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举办以劳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更深入地分享自己的劳动体悟。教师可以提前布置演讲主题,如“My experience of doing housework”“Thelabor hero I admire”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演讲内容。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组织语言,这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演讲比赛中,学生用流利的英语讲述自己的劳动故事或对劳动英雄的敬仰之情,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英语演讲能力,还能让其他同学从他们的分享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激发大家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三)依托作业,厚植劳动情怀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厚植劳动情怀。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类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过程[4]。例如,在学习完关于植物生长的单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种植一种植物,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需要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用英语记录下来。通过这个作业,学生能够了解到植物生长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体会到劳动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种植体验和观察结果与同学分享,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调查类作业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种职业,如快递员、环卫工人等。学生需要通过采访、观察等方式,了解该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以及面临的困难等,并用英语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劳动者的辛苦付出,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同时,调查过程也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创作类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让学生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劳动为主题创作英语手抄报、英语诗歌或英语短文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与劳动相关的资料,如劳动名言、劳动故事等,并将其整理和创作成自己的作品。通过创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思考劳动的意义,将自己对劳动的情感通过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厚植劳动情怀。
(四)丰富评价,激发劳动热情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丰富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活动。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学生完成与劳动相关的作业或活动后,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从同伴的角度发现优点和不足。例如,在小组讨论分享劳动体悟后,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如语言表达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有说服力等。多元化评价主体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表现,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在实践作业中的努力程度等。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结束后的成果,如演讲比赛的成绩、调查报告的质量等。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例如,在种植植物的实践作业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天的记录情况、对植物的照顾情况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根据植物最终的生长情况和学生的记录报告进行终结性评价[5]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重视劳动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从而激发学生持续参与劳动的热情。
激励性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当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色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用赞扬的语言“You did a great job in the role- play. Your performance show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bor process.”(你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你的表演展示了你对劳动过程的理解。)或者给予小奖品、荣誉证书等。激励性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态度。
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它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完善实施策略,推动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深度渗透,为培养具有劳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章永英.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路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5,(12):93-95.
[2]梁雁冰,李瑶. 初中英语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J].校园英语,2025,(17):156-15
[3]王艳. 试论五育融合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3):52-54.
[4] 兰郑勇. 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5,26(02):49-52.
[5]邓晓芳,陈珂含. 初中英语教材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5,(0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