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裴丽丽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长治 046011
一、引言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于掌握前沿技术和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1]。在这一背景下,《Python 程序设计》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亟需与时俱进,以满足行业快速变化的需求。然而,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滞后于实际应用和技术更新的速度,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本文聚焦《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探索如何通过“岗课赛证思”五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来优化课程体系,并利用 AI 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2]。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农业相关项目,融入思政元素,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新时代程序员。
二、“岗课赛证思”深度融合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通过“岗课赛证思”五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旨在打造一个闭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强调岗位能力的要求,还将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有机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获得全面发展[3]。
(一)以岗定课
为了准确把握行业对 Python 编程人才的具体要求,课程团队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研究发现,当前企业对于掌握 Python 编程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与分析、网络爬虫开发、数据可视化、算法设计与实现方面。根据岗位需求分析的结果,明确了《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的核心能力要求,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课程体系。
(二)课赛融合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将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参与这些比赛,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了以赛促教。我系学生在在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和区块链应用开发赛项中,展示了卓越的编程能力,充分说明在课程中融入技能竞赛内容的重要性。
(三)课证融通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证水平,我们选择大数据应用开发(1+X)技能证书中级。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将证书考核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分解到相应的课程模块中,通过以上措施,《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实现了“课证融通”,即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紧密结合,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思政铸魂
课程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紧扣“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培育德技兼修的新时代程序员”的核心目标,构建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思政主线:“科技兴农促振兴,匠心铸梦显价值”。深刻阐述了科技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可或缺性,旨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业效率的关键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科技兴农、技术报国、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增强规范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校企协同育人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通过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还促进了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所有课程项目均有企业导师的深度参与。这些企业导师不仅带来了行业前沿的技术和
实践经验,还能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操作的机会。我们特别聘请了广州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校外企业导师。
四、AI 赋能教学创新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通过引入AI 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手段,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以下是在我们教学实施中的几点做法:
(一)智能助教与数字人助手
智能助教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还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学生的提问意图,给出精准的答案或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开发数字人助教,模拟教师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编程概念和技术细节。可以通过语音交互、视频讲解等方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语音命令向数字人助教求助。助教会以自然语言的方式进行解答,并辅以相关视频或图表,使解释更加直观易懂。
(二)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使用 AI 驱动的自适应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数据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还能分析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预测他们未来的学习需求,并据此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通过 AI 分析学生的学习日志,识别学习瓶颈并提供针对性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三)创新的教学内容生成
知识图谱:利用 AI 工具生成知识图谱,将《Python 程序设计》中的知识点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图谱不仅展示了各个知识点的内容,还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微课制作:利用 AI 工具辅助制作多个高质量的微课视频。在微课制作前,可以利用 AI 自动生成文本,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自动生成相关的图表、插图和示意图。通过 AI 视频编辑工具,还可以自动剪辑和拼接录制好的视频素材,生成完整的微课视频。
五、结语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通过“岗课赛证思”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以及 AI 赋能教学创新来优化课程体系的路径。研究表明,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还显著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 华 , 金 鑫 君 , 李 东 方 . 新 质 生 产 力 背 景 下高 职 教 育“ 岗 课 赛 证 ” 综 合 育 人 理 路 创 新 与 实 践 探 索[J]. 汽 车 维 护 与 修 理 ,2025,(06):86-90.DOI:10.16613/j.cnki.1006-6489.2025.06.005.
[2] 宋海燕 .“岗课赛证”融通下 Python 程序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12):54-56.
[3] 朱建军 .“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高职《汽车底盘检修》课程评价体系探究 [J]. 时代汽车 ,2024,(19):46-48.
[4] 刘晴 .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现实挑战及创新路径 [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1(03):1-5+13.
基金项目:2025 年电子信息行业职业教育科研课题: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技能竞赛与“ 金课程” 协同建设路径研究(DZXXZX2025025);中国机械政研会 2025 年行业课题:新质生产力背景下《Python 编程基础》课程的“双螺旋”育人路径研究(JXZY25229)
作者简介:裴丽丽(1992—),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