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监理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与策略
周昌盛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领域,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而建筑工程监理于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文深入剖析监理在安全制度执行监督、隐患排查及各方人员协调方面的关键作用,探讨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监理自身、外部环境及法规监管等因素,并提出提升监理安全管理效能的策略,旨在强化监理职能,为建筑工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核心作用;策略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其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然而,当前建筑行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安全管理的诸多漏洞。建筑工程监理作为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安全管理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一、建筑工程监理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1.1 安全制度执行的监督作用
确保安全法规与规范的严格落实是监理的重要职责。建筑行业的安全法规与规范是保障工程安全的基石,监理需深入理解并督促各方严格遵循。从施工场地的布局规范到施工操作流程的标准,监理要确保每项工作都符合法规要求,为工程安全奠定基础。同时,监督企业内部安全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内部安全制度是对法规的细化与补充,监理需检查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是否完善并切实执行。例如,查看施工人员是否按要求接受定期安全培训,各岗位安全责任是否明确落实。对于违规行为,监理要及时纠正与处理。
1.2 安全隐患排查的关键作用
运用专业方法进行隐患全面排查是监理的核心工作之一。监理人员凭借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采用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排查。从建筑材料的存放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到施工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细节。对重大安全隐患的精准识别与预警体现了监理的专业能力。监理要能敏锐察觉那些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隐患,如深基坑的边坡稳定性问题、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隐患等,并及时向相关方发出预警,提醒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1.3 各方人员协调的纽带作用
促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协作是监理协调工作的重要方面。建设单位关注工程进度与成本,施工单位注重施工操作与质量,双方在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理解差异。监理需搭建沟通桥梁,使双方就安全管理目标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交流也不可或缺。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对工程安全有重要影响,监理要组织双方就设计中的安全技术问题进行交流,确保施工单位理解设计意图,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保障安全。此外,协调各参建单位形成安全管理合力。监理要整合建设、施工、设计等各方力量,明确各方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促进各方协同工作,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影响建筑工程监理安全管理作用发挥的因素
2.1 监理自身能力与资源限制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是制约监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工艺、材料层出不穷,若监理人员未能及时更新知识,就难以准确识别安全隐患。例如,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防火、防潮性能不了解,可能导致对其使用安全监管不到位。人员配备与时间精力的短缺也影响监理工作。部分项目监理人员数量不足,面对繁杂的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做到全面细致的监督,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同时,检测设备与技术手段的落后也限制了监理效能。如缺乏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难以对一些隐蔽工程的安全质量进行精准检测。
2.2 外部环境与参建方影响
建设单位不合理要求的干扰给监理工作带来困难。部分建设单位为追求进度或降低成本,可能要求监理放松安全管理标准,使监理在执行安全管理职责时面临压力。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与配合度低也是一大问题。一些施工单位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入与管理,对监理的安全指令不重视、不配合,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此外,行业竞争导致的低价中标影响服务质量。为在竞争中获取项目,部分监理单位压低报价,导致在项目实施中因资金不足,无法配备充足的人员与资源,影响安全管理服务水平。
2.3 法规与监管体系不完善
安全法规的模糊性与滞后性使监理工作缺乏明确依据。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新的安全问题不断涌现,而法规未能及时更新,一些安全管理细节缺乏明确规定,监理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与方式的不足也影响监理作用发挥。部分监管部门对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不够严格,对监理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足,未能有效督促监理认真履行职责。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监理单位和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缺乏科学评价与激励,难以调动其积极性,而对违规行为的约束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监理人员履职尽责意识不强。
三、强化建筑工程监理安全管理作用的策略
3.1 提升监理自身素质与能力
加强专业培训与知识更新是提升监理能力的关键。监理单位应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讲解最新的安全法规、技术标准与施工工艺,鼓励监理人员参加外部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优化人员配置与绩效考核可提高监理工作效率。根据项目规模与复杂程度,合理配备专业齐全的监理人员,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安全管理工作成效与个人薪酬、晋升挂钩,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入先进检测设备与技术能增强监理的安全检测能力。监理单位应加大投入,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如智能监测系统、高精度无损检测仪器等,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
3.2 改善外部环境与协作关系
与建设单位建立良好沟通与信任是开展监理工作的基础。监理要主动向建设单位宣传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安全与进度、成本的辩证关系,争取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引导与督促。监理要通过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同时严格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行为,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促使其积极配合安全管理工作。推动行业自律与规范市场竞争。监理行业协会应加强自律管理,制定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准则,引导监理单位诚信经营。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打击低价中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3 完善法规与监管体系
推动安全法规的细化与更新。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建筑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修订完善安全法规,明确安全管理的具体标准与操作流程,为监理工作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强化监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监理项目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业务指导,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理奖惩机制。建立监理单位与人员的安全管理信用评价体系,对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与奖励,如荣誉称号、政策扶持等;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罚,如降低资质等级、市场禁入等,激励监理单位和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四、结论
建筑工程监理在安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但当前其作用发挥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通过提升监理自身素质与能力、改善外部环境与协作关系以及完善法规与监管体系等策略,能够有效强化监理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海军.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安全管理责任探讨[J].中华建设,2024,(09):28-30.
[2]黄雪梅.建筑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7):181-183.
[3]叶润生.浅谈建筑工程中的监理安全管理责任[J].江苏建材,2022,(0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