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形结合应用的研究
神晓英
石棉县永和乡中心小学 625400
摘要: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的身体和心智方面都尚未发育成熟,再加上生活经验较少,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有所欠缺。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中常见的数学思想之一,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主动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具象化转化,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探究学习的参与兴趣。本文基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探究分析如何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数形结合形式主要存在于同时通过数量和空间同时展示的情况,并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的具象化形式,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引导。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将数学思想教学模式有效渗透至实际教学过程中。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1、有效简化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
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的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至数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学科教材中变列举了众多图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所呈现的图形,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帮助学生将数学思维从抽象转变为直观,并从中探索数学概念知识的本质所在,强化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
2、有效具象化抽象的数学问题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解去学习和记忆数学知识是最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模式。尤其是在碰上具备较强抽象性并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数学思想去引导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分析所遇到数学问题中是否有相关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关系,并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具象为简单的几何问题,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抽象数学思维转化为具象化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不断渗透,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任务已经愈发重要。数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以及学习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渗透至其中,并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动手实践抽象化数学知识转变为具象化数学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将抽象知识具象化的转变过程,充分掌握数学概念知识的核心本质。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分析数学公式,透过图形分析与数学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计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执教小学数学课程《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及几张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观点。经过观察,学生可以分析出第一张图片原本有10个苹果,拿走了6个,现在还有10-6=4个苹果;第二张图片原本有10颗小树,现在新栽种下2颗小树,现在一共有10+2=12颗小树;第三张图片上公交车站牌旁边有5个人,即将开走的公交车上有5个人,那么原本在公交车站便有5+5=10个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思维层面快速形成加减法的基础概念,同时有效掌握数字与图形之间的相互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深化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数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从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并将原有的抽象化思维潜移默化地转为具象化思维。
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抽象数学知识向简单化转变
数学计算已经贯穿于整个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高效的计算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然而当下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容易忽视学生对于数学计算本身的理解。基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并没有十分重视开发数学计算方式的多元化形式,这也是现如今大部分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学科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能够用数学语言有效地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所展示出来,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有效地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至实际教学过程中。
例如,教师在执教小学数学课程《11-20各数的认识》的相关教学内容时,部分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会惯性认为这部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加减法相同,但实则并非如此。因此,若是想引导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和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的真是含义,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学生开拓思想。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一张图,图中左边的盒子里有11个糖果,右边的盒子里有5个糖果,如果两个盒子通过某个通道进行连接,那么糖果的总数应该有多少个?通过图形展示可以将原本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简单化,并能够引导学生能够直观地通过观察理解问题本质。数形结合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数字与图形之间的有效结合更加便捷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图片可以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促使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另外,存在部分教师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数量关系加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原有抽象的数学知识向简单化转变,基于此,教师需要帮助低年级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遇到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利用图形的方式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通过观察结合数量关系所演变出来的图形、图表等细致化学生的学习流程,从而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执教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至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加以简单化处理。
3、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是十分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学习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执教低年级数学教学时需要有效明确自身的教学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秉承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有效开展数形结合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科学合理地创造合作探究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多使用图形方式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另外,教师在这期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数学思维阐述自身的见解。
例如,教师在执教小学数学课程《100以内的加法》的相关教学时,可以通过融入实际生活案例有效融入数形结合教学方法: 已知现在兔子和鸡一共有7只,一共有22条腿,请问其中有多少只兔子?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利用传统计算方式是能通过方程式进行计算,这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无非已经属于超纲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其中的数量规律,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强化学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时需要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广度,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文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5):86-88.
[2]刘菲菲.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