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张大鹏
610429198212010011
摘要:施工工艺是建设项目的关键支撑。若要建筑业蓬勃发展,务必在建设项目里引入现代工程技术。它能让施工管理井井有条,使建筑工程质量更上一层楼,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然而,现代工程技术在应用时并非一帆风顺,技术转化不易、人员培训任务艰巨、成本把控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所以,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技术研发与创新,着力提升人员素养与技能;另一方面,政府也应积极作为,给予支持并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为现代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筑牢根基。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代工程技术;建设项目
施工工艺于建设项目极为关键。推动建筑业发展,需将现代工程技术融入建设项目。其应用可让施工管理科学有序,提升项目质量,增加企业效益。不过,现代工程技术应用虽潜力大,但面临技术转化难、人员需培训、成本高等挑战。故而要强化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人员素质技能,同时政府予以支持并出台政策引导,营造其推广应用的优良环境。
一、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一)生产理念落后
在建筑工程领域,现代工程技术的引入并未完全扭转生产理念的滞后局面。许多建筑企业虽配备了先进的工程技术设备与工艺,但生产理念仍深陷传统泥沼。例如,在施工计划安排上,依旧遵循固定的、缺乏灵活性的时间表,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动态规划与实时调整。像一些大型建筑项目,面对突发的天气变化或材料供应延迟,由于生产理念保守,不能及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重新规划施工流程,导致窝工现象频发,工期延误严重。在人员组织上,未能契合现代工程技术需求构建高效团队。生产理念的守旧使得企业忽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与沟通平台,导致技术应用过程中问题频出,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工程技术的优势,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的高效、优质推进。
(二)管理机制守旧
在建筑工程的舞台上,现代工程技术虽已粉墨登场,但其背后的管理机制却常常因循守旧,严重束缚了技术效能的充分释放。许多建筑企业在面对现代工程技术相关决策时,层层上报、反复研讨,缺乏高效的快速决策通道。例如在是否引入新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时,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从技术部门的可行性评估到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再到高层领导的最终审批,耗时数月,导致错失最佳应用时机,而其他竞争对手早已借助该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在资源分配方面,管理机制的守旧致使资源错配现象频发。人员管理环节同样深受守旧机制困扰。对技术人员的考核与激励仍沿用旧有标准,未与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成果挂钩。技术人员创新动力不足,不愿主动探索新技术的应用边界,导致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阻碍了建筑工程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的进阶之路。
(三)业务僵化保守
在建筑工程领域,尽管现代工程技术已崭露头角,但业务僵化保守的问题却如影随形,严重制约了其蓬勃发展。业务僵化首先体现在对新技术应用场景的局限认知上。许多建筑企业仅将现代工程技术应用于传统业务流程的简单修补,而非深度融合与创新拓展。例如,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虽已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但依然按照固有设计思维和规范进行操作,不敢尝试利用软件的模拟分析功能探索全新的结构形式,使得建筑在创新性与功能性上难以突破。业务合作模式僵化保守。建筑企业在现代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习惯于与固定的少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打交道,缺乏开放性与多元性。在面对新兴的绿色建筑材料或智能化建筑设备供应商时,因担心风险和改变既有合作格局而拒绝合作。
二、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及时生产理念的应用
及时生产这一概念,向来被视作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具备显著的应用优势,尤其在制造装配工作以及单个零部件供应方面表现突出。例如,将及时生产的理念应用于混凝土搅拌机,就引发了诸多关注。它不但能够解决混凝土的混合难题,还能提升混合质量。同时,有助于削减材料浪费,从整体上优化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而完善建筑管理工作,助力承包商实现可持续发展。借助及时生产的方法,建筑项目开展起来会更具效率。它依托实时信息与数据分析,促使各个环节的生产及供应得以更为紧密地协同与同步,减少等待时长以及延误情况的出现,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就混凝土搅拌机而言,及时生产的概念具体体现为依照实际需求实时生产混凝土,以此契合施工现场的要求,防止因过早或过晚生产混凝土而引发的浪费以及质量问题。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把控,能够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与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二)管理机制创新
施工管理机制的创新对于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非凡,堪称关键要素。为达成管理机制的创新目标,建设工程单位务必强化内部管理工作,并使之与现代化施工管理机制深度融合,切实有效地推进管理机制的革新进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核心方面:其一,构建激励、奖励与惩罚机制。借由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设立此类机制,能够显著提升内部人员参与项目的热忱,有力激发团队合作精神,使其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其二,打造项目制约机制。该机制可对建筑项目经理形成有效约束,保证其严格依照相关管理规范与要求行事,有效规避管理漏洞的产生。其三,创立风险防范与决策体系。在建设工程项目里,工程决策数量众多。风险防范与决策体系将科学的施工决策理念融入其中,助力施工管理人员全面整合各部门的管理经验,从而大幅提高施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标准化水平。在施工管理机制创新进程中,管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研习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并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确保施工管理机制能够精准适配工程现场实际需求。
(三)业务重组技术
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成组技术的应用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具体实施方式为依据建筑材料在几何形状、尺寸以及精度等维度的特性,展开分类与加工处理,进而达成大批量施工的目标,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水准。以大型建筑项目中钢筋的应用为例,鉴于其用量庞大,成组技术的运用尤为关键。按照钢筋的规格、长度以及用途等关键特征,对其实施分组操作,随后展开统一的加工与精准标记。如此一来,钢筋加工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加工的准确性也得到有力保障,有效规避了加工差错与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切实确保了工程建设对于钢筋数量及质量的需求。不仅是钢筋,诸如钉子、螺栓、管件等其他建筑材料同样能够借助成组技术实现优化管理。依照这些材料的大小、用途与类型等特征进行分组,再分别开展分类加工与标记工作。这有助于提升材料加工的效率与精准度,保障施工进程中材料供应的及时性与使用的顺畅性。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已然铸就一股难以阻挡的强劲趋势。不过,我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应用仅仅是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方式,其核心关键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精心培育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变革。唯有不遗余力地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培育出一大批熟练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精英,方能为建筑工程管理的持续进步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使其在时代的浪潮中稳健前行,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董涵.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3(11)[2023-11-01].
[2]黄琳.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进展,2023,(15):130-132.
[3]党仁甲.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居业,2023,(02):43-45.
[4]郝建华.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门窗,2023,(0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