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原牦牛病毒性腹泻流行及防控措施

作者

杨阳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色地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624400

摘要:高原牦牛作为高原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象征,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病毒性腹泻成为影响牦牛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给高原地区的畜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综述了高原牦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控措施,分析了病毒性腹泻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并探讨了气候、环境、养殖方式等因素对其流行的影响。针对该病的防控,文章提出了包括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饮食与营养管理、环境卫生控制等多方面的防控策略。加强防控措施,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和经济损失。本文强调了提高牧民防疫意识和技能、加强疾病监测等方面的必要性,保障高原牦牛的健康与高效生产。

关键词: 高原牦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防控措施

引言:高原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的重要牲畜,其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成为当地牧民的重要生产来源。牦牛为高原地区提供牛奶、牛肉、毛皮等多种经济产品,还在当地的文化和宗教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高原地区气候严寒、牧场资源有限,牦牛的免疫力较低,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威胁。病毒性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高原牦牛养殖中的重大问题。1.高原牦牛病毒性腹泻的概述

1.1病毒性腹泻的定义及病因

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常见于家畜和野生动物,尤其是牛群中。这种疾病通常由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等病原体引起,感染后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泻、脱水和营养吸收障碍。牦牛病毒性腹泻一般发生在幼年牦牛身上,感染后会引发高致病性,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牲畜健康和生产力。

1.2高原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特点及其对牦牛种群的影响

在高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牦牛在抗病能力方面较为脆弱,病毒性腹泻在这一地区尤为严重。高寒气候、氧气稀薄以及大规模的放牧模式使得牦牛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在冬春季节,气温骤降、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常常加剧病毒性腹泻的流行。该病对牦牛种群的影响是深远的,导致感染牛只的大规模死亡,还影响牦牛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给牧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3牦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

牦牛感染病毒性腹泻后,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泻、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脱水、嗜睡等。严重时,病畜表现为脱水、虚弱,甚至死亡。疾病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观察以及实验室的病毒检测,如抗体检测、病毒培养、PCR检测等。

2.高原牦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

2.1高原地区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分布及主要流行时段

高原地区的病毒性腹泻在近年来呈现出广泛的流行趋势,在青藏高原、四川、西藏等高寒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牧区多为分散的高山牧场,交通不便,疫病监控和防控措施难以有效覆盖,导致病毒性腹泻得以迅速传播。牦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多集中在寒冷的季节,尤其是冬春季节。气温骤降和营养条件的不足,牦牛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病毒更易在牛群中传播。病毒性腹泻的流行还与雨季、湿气较重的环境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增加了病原的存活机会,并促进了疾病的传播[1]。

2.2影响流行的因素

高寒、缺氧及环境变化使牦牛免疫力较弱,寒冷冬季加剧腹泻发生。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增加,湿气加重,促进病毒传播。传统自由放养模式下,牧场卫生和病畜管理较弱,病毒易扩散。缺乏科学防控和疫苗接种,使得病毒性腹泻成为反复发生的威胁,加剧了疫情蔓延。

2.3病死率和经济损失数据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病毒性腹泻对牦牛种群影响严重,尤其在疫情爆发时,病死率可超过30%。春冬交替时,牦牛抵抗力差,病毒传播加速,导致死亡率高。死亡的牦牛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还影响繁殖与生产能力,未来几年经济损失加剧。病毒性腹泻导致牦牛生产性能下降,牧民损失数十万元,间接影响地方畜牧业效益及经济稳定。

3.高原牦牛病毒性腹泻防控措施

3.1疫苗接种

目前市场上已有针对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的疫苗,有效预防病毒性腹泻,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最佳接种时机为牦牛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幼年牦牛。常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方式接种。为了提升疫苗效果,需定期接种,确保整个牦牛群体免疫,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3.2生物安全措施

在高原地区,隔离病畜是防止疾病扩散的重要手段。对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牦牛,应及时隔离,保障与健康牛只保持足够的距离,防止病毒通过空气或接触传播。进入牧场的人员必须进行消毒,限制不必要的接触,避免人和动物之间的交叉污染。设备如喂养工具、饲料车等也应定期消毒,防止病毒通过这些工具传播。

3.3饮食与营养管理

优化牦牛的饲料,确保其富含必要的营养成分,能够帮助提升牦牛的抗病能力。尤其是在易受病毒性腹泻威胁的季节,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增强牦牛的免疫反应。应严格监控饲料来源,确保其清洁、无霉变,并尽量避免使用受到污染的水源,确保水质洁净,防止病毒通过饲料和水源传播。

3.4环境管理与卫生控制

定期清洁和消毒牧场是减少病原传播的重要措施,牧场内的粪便、死畜及其他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并消毒,防止病毒滋生。病死动物的处理必须严格,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毒通过尸体传播。定期消毒牧场设施、饮水设施和牛舍,能够减少病原积累,还能有效控制病源的传播速度,降低疫情的发生率[2]。

4.结论

高原牦牛病毒性腹泻是影响高原地区畜牧业的重要疾病,给当地牧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饮食营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等多方面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率,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甲呷格西.甘孜县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分子检测和基因特征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22.

[2]才旺认真.高原牦牛出败病调查情况与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4,(0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