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设计中如何平衡美学与功能性的关系

作者

田学军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所要做的就是要把美学和建筑的共性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共性。建筑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增加对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建筑规划时,将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建筑自身的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建筑具有高品质和完美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结合措施

建筑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技术进步。它不仅与外观美感相关,还与城市形象紧密相连,象征着城市的文明水平和活力。建筑美学结合了建筑学与艺术美学,将理论知识与功能设计需求融合,展现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复杂联系。

1、建筑设计与美学的基本概述

从茅屋到高楼,建筑设计经历了革新与变革,每次进步都基于特定物质基础,美学作为附加成分[1]。过去,建筑主要满足实用需求,如今,对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手段改进了建筑设计,更好地适应人们对优质生活的需求。

现代建筑设计在早期阶段就进行规划,预见并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文字和蓝图确保项目顺利进行。艺术美学在建筑造型中的应用是关键,它影响建筑总体形象和城市风格,因此,建筑创作中应重视美学运用。

2、建筑案例分析:美学与功能性的平衡

2.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一个兼具美学与功能性的经典案例。它的设计由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主导,采用流线型的建筑外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美学趋势。然而,这一美学设计并未妥协功能性,反而通过高效的布局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了机场的高流量运行。

(1)美学:大兴国际机场的建筑外观以流线型、曲线为主,模拟了鸟翼的形态,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央大厅的巨型空间感与造型都体现了美学的追求。

(2)功能性:设计中的“环形走廊”减少了旅客步行的距离,提高了机场的通行效率。通过合理的功能区划分,机场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3)数据支持:

大兴机场的设计能够将每小时处理超过5000名旅客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机场的运作效率,采用智能化技术,如自动化登机口和行李处理系统,使得运行效率更加优化。

2.2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出色的美学设计和功能性应用。

(1)美学:上海中心大厦采用旋转式的外立面设计,整体呈现螺旋上升的形态,给人一种动感与现代感。建筑外立面的玻璃幕墙不仅具有现代美感,也符合环保要求。

(2)功能性:该大厦设计充分考虑了功能区的分布。办公区域、酒店、商业区域、观光台等不同功能区被有效地垂直分布在不同楼层,并通过高效的交通系统确保各区域的无缝对接。

(3)数据支持:

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高度智能化的建筑管理系统,节能效果显著,每年能减少25%的能耗。该建筑提供了超过400,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容纳多家公司办公,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2.3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一个极具美学特色的建筑,但其独特的设计并没有牺牲功能性。

(1)美学:歌剧院的外形设计灵感来源于大海中的帆船,其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得这座建筑成为世界著名的地标。外部的“帆”造型给人一种动感和自由的美学体验。

(2)功能性:内部设计考虑到声学效果与观众体验,通过精确的声学设计和合适的空间布局,使其成为世界顶级的表演艺术场所。

(3)数据支持:

歌剧院每年接待超过150万人次,承办超过1500场次的演出。设计优化后的声学效果,使得每个座位的听觉体验都达到最佳。

3、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的体现

3.1均衡性设计

设计者在设计中需关注室内外结合,理解建筑重心,确保建筑均衡。例如,大型设计应选硬质材料,根据风格配色,深色显稳重,亮色显轻松[2]。当感受明显时,可采用低层屋面设计,利用悬挑特征;颜色上选用鲜艳色彩,体现厚重与平衡。设计前需准备充分,明确方向和样式,以理性方式应用建筑美学于设计。

3.2布局设计

空间分布而言,大致可划分为规则型与非规则型两类。而对于设计,则需要设计师结合实际条件来进行设计。规则和不规则的建筑组合,既体现了建筑的美感,又保留了建筑本身的厚重。在平面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美学,为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平面布置,既能感受到建筑物的美学,加深人们的感情,又能将建筑物的艺术气氛进行整合,让富有强烈的艺术特征。

3.3比例设计

建筑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同时还牵涉尺度上的设计,这是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比如,在进行设计前,设计师要综合考量全局与局部两个层面,总体方案能为设计师提供总体的设计思路,局部策划则能更好地凸显某些关键要素,这就是一种文化。而这一切又与尺度的设置有着紧密的联系,只要把握好尺度,的整体协调性就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让人用心去体会到的美好。反之,若尺度偏离标准,则会给居住者带来不适,并会对的可利用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的美学价值下降。

3.4韵律设计

我们常说,“建筑就像一首静止的乐曲”,其原因在于其富有的节奏感与节奏感,然而,在传统的设计中,很多设计者却忽视了“节拍”,而过于强调“实用”。这主要是因为缺少美学意识,缺少内在的思考,造成了建筑创作中缺少新意[3]。所以,在当代,设计者必须在结构与颜色的选择上,对韵律进行细致的考量,才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建筑的美感,从而提升其美学水平。应当指出,韵律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很强的弹性和开放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中的美学是指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工艺、材料和构造等诸多要素,它并非无中生有,而是经过建筑造型与美学的交融而形成的。在当代的建筑创作中,由于对美学需求的逐步提高,美学在建筑创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建筑美学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建材的创新性发展,二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把美学与建筑设计相融合,就能把美丽的建筑展现给大众。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出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建筑艺术与美学也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耀宇.建筑美学规律在设计中的实践运用分析[J].科技资讯,2024(23):34-35.

[2]刘慧.探讨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河南建材,2023(04):67-68.

[3]李欣.建筑设计中美学色彩的运用[J].与房地产,2024(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