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分析
张雪花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八一希望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解读。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终身学习的态度。本文将围绕文本细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石,更是开启学生心智、拓展视野的关键路径。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深化理解的方式,能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挖掘更多信息,从而提升他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然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实施文本细读,使其成为学生乐于参与并积极投入的过程,是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以下将系统探讨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指导他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种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圈注关键词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并标注文中的重点词汇、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尤其是能反映文章主旨大意、作者态度或情感的内容,一定要注意。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在《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庆祝新年的传统习俗,还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与祝福,成为文章的重要标志。同学们可以圈注这类句子,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与情感表达,比如它展现了人们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憧憬,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可以圈注类似“全家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的描写,从中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温馨亲情及节日氛围中的和谐美满。通过这些具体词句,学生们不仅能体会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描绘,还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即在传统节日中,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活动体验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和谐。
二、引导学生提问与讨论
无论是对内容的理解,还是对细节的好奇,抑或是对具体观点的看法,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针对文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解答,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以朱自清的《匆匆》为例,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对于文中体现的时间观念,作者为何会对时间的流逝发出如此感慨,以及这种时间观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何启示等问题,学生们可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同学们或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作者会感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匆匆》中,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场景来展现时间的流逝的?”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让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回顾课文内容,还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查阅相关资料来寻找答案。通过这种主动探究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1]。
三、加强文本结构分析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如何构建故事或论点,这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发展脉络。以《走月亮》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结构分析,帮助他们理解作者是如何构建故事的。文章的开头,作者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这里,作者用“走月亮”这个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条被月光照亮的小路上。这样的开头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调[2]。
随着故事的发展,作者开始具体描述沿途所见所闻,比如田间地头的农作物、远处的山峦以及溪水的声音。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夜色下的自然之美。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笔下那宁静而美好的夜晚世界,同时也能体会到母子俩在月光下漫步时那份温馨与和谐。随后,故事进入高潮阶段,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场景中。作者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一系列动词和形容词来描写孩子与母亲手牵手走过田野和小桥的情景,使整个画面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仿佛能够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闪烁的星光,感受到清凉的晚风拂过孩子的脸颊。而这一高潮部分既是情感的巅峰,又是作者展示母子间深厚感情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以温暖而又略带留恋的语气结束了这次月夜之旅,使孩子在母亲的怀里感受到无穷的关爱与呵护的温馨与感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人回味不已。
四、实施角色扮演教学
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对话或情境再现来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以《精卫填海》为例,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精卫的坚韧不拔与对命运的抗争精神,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角色扮演活动。首先,选了几个同学分别饰演了精卫,大海,以及旁白这个角色。表演中,精卫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需要表现出坚韧不拔、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而大海,则应体现其无情与博大,偶尔嘲讽一下精卫的渺小与苍白。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角色安排,对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对精卫的坚定信念,都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比如,在模拟对话中,“精卫”也许会说:“再庞大的你们,我也要使出浑身解数,把你们一点点地填进去。”而“海”则回应道:“你这小鸟,怎么可能改变我呢?”还是放弃吧!“这样的对话,既能让参加者体会到精卫在困难面前的心境,又能让旁观的同学感受到精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
通过这样生动活泼的角色扮演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加深了对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理解,更使同学们从中领悟到了人生哲理中的坚忍不拔、奋勇向前。同时,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结语: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又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和情感世界的充实。今后的小学语文教育,为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应更加注重文本细读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裴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6):277-278.
[2]蒲继祖.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6):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