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研究
赵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在骨科医疗领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关乎其康复进程与身心健康。本研究深度聚焦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全面剖析其理论根基,细致梳理实施内容,深入探讨应用挑战与应对策略,致力于构建科学、高效的护理方案,助力骨科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为骨科护理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骨科手术;生活质量
引言
骨科手术作为治疗骨骼疾病与损伤的关键手段,虽能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但术后患者常陷入身体功能恢复缓慢、生活质量降低的困境。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恰如一场及时雨,在患者术后关键阶段介入,凭借科学、系统的护理举措,全方位促进患者身体机能康复,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深入研究其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不仅能优化骨科护理流程,还能极大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临床价值。
一、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
1.1 骨科术后康复相关理论概述
骨科术后康复涉及运动学、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运动学理论指导康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骨骼、肌肉的运动规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解剖学知识让护理人员明晰骨骼、肌肉、关节的结构与毗邻关系,确保康复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因不当操作引发二次损伤。神经生理学理论则解释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机制,通过刺激神经促进肌肉收缩,如利用电刺激疗法治疗肌肉萎缩。此外,康复心理学理论在患者心理康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帮助患者克服术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1.2 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恢复的作用机制
早期康复护理从多方面促进患者恢复。在生理层面,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防止关节粘连、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肌肉力量训练能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稳定性,减少肌肉萎缩。在心理层面,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与疏导,能缓解患者因身体功能受限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增强患者康复信心。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在社会层面,早期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1.3 提升生活质量在骨科康复中的重要意义
提升生活质量是骨科康复的核心目标之一。良好的生活质量意味着患者能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增强自我认同感。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而言,生活质量的提升能减轻心理负担,降低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从社会角度看,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能更快回归工作岗位,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且,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身体康复。
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与实施
2.1 术后身体功能康复护理措施
术后身体功能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早期的关节活动训练。在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即可协助患者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如髋关节置换术后,帮助患者进行髋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防止关节粘连。随着患者恢复,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训练,增强关节灵活性。肌肉力量训练也是关键,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肌肉训练方案,如利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肉萎缩。同时,注重平衡与协调能力训练,对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通过平衡板训练、步态训练等,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
2.2 心理康复护理的策略与方法
心理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建立信任关系。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到术后康复的过程和重要性,纠正患者对康复的错误认知,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给予情感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尊重。组织康复经验分享会,邀请康复效果良好的患者分享经验,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2.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与指导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从基本的穿衣、洗漱、进食等活动开始训练,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提供辅助器具,如穿衣辅助器、防滑餐具等,帮助患者逐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家居环境改造,如安装扶手、防滑垫等,方便患者行动。对于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开展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重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就业能力。
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3.1 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与数量的挑战及应对
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与数量不足是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一大挑战。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除定期组织康复护理知识讲座、技能培训课程,邀请康复专家进行授课外,还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让护理人员在模拟环境中练习康复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最新的康复护理理念和技术,并设立内部激励机制,对在康复护理领域取得突出进步或成果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在人员数量方面,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根据患者数量和病情轻重,优化护理排班,还可引入护理志愿者团队,经过专业培训后协助护理工作,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3.2 患者及家属认知与配合度的问题及解决
患者及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的认知不足和配合度低也影响干预效果。部分患者和家属认为术后应多休息,忽视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除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讲座外,还可制作生动有趣的科普短视频,在医院内部显示屏、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播放,以更直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早期康复护理的知识和好处。同时,利用线上沟通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医患交流 APP 等,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实时沟通机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增强他们对康复护理的信任。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时,充分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康复过程中,还可邀请他们加入康复效果评估,进一步提高配合度。
3.3 康复资源与环境的限制及改善措施
康复资源与环境的限制包括康复设备不足、康复场地有限等问题。医院应加大对康复设备的投入,购置先进的康复训练设备,如智能康复机器人、平衡训练仪等,同时建立设备共享机制,与周边医疗机构互通有无,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规划康复场地,优化康复环境,利用空间设计技巧,打造多功能康复区域,如将康复训练区与心理疏导区合理划分又相互连通。加强与社区康复机构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让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在社区接受康复护理服务,还可开展远程康复指导,借助智能穿戴设备和视频平台,让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专业康复指导,延伸康复护理的范围。
四、结论
通过对理论基础的剖析、具体内容的梳理以及挑战与应对策略的研究,为骨科护理领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实践证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能够逐步克服困难。
参考文献:
[1]周宝兰,陈敏玲,黄凤桂,等.快速康复理念下早期饮食护理对骨科不同麻醉方式患者术后VAS评分及饥饿感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3,9(32):118-122.
[2]田凤娟,郑艳,张敏.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家庭参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04):182-184.
[3]李淑杰.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骨科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8):145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