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工程和精益管理研究

作者

李朝阳 冉俊涛 王梦昊 杨盛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智能制造技术是将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制造方式,它可以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仿真,并对其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其达到智能化、现代化的程度,属于先进的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业工程的生产效率,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整个工业工程的工艺过程,推动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工程和精益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工程;精益管理

引言

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是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创新,系统优化,既能适应智能制造的挑战,又能发掘新的成长空间。未来,随着二者的深度融合,更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生产模式将逐步走向世界,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1.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工业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模式的出现给工业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工业工程,这个从二十世纪初被提出,一直以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为目标的学科,在今天的智能制造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制造强调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适应性优化。它以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过程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例如,通过岗位调查,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设计,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无效劳动的目的。设施规划确保最佳的生产环境布置,使物流顺畅,信息传递顺畅。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为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保证连续、灵活的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智能制造环境下,工业工程面临着两大挑战:技术融合和管理创新。“技术融合”指的是工业工程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更加精确的预测、辅助决策和实时监测。管理创新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生产过程,更要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这就意味着,要将精益管理与绿色制造理念结合起来,使之不断地改善生产过程,使之环保化。

2.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工程和精益管理措施

2.1.自动化和智能化

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使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是引进机器人和自动装置,以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机器人能完成重复性、烦琐、危险的工作,减少人为失误,并可24小时不间断生产,极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该装置可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及指令进行各种生产作业,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与一致性。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机器人可在生产线上完成车身的焊接、装配、涂装等作业,降低人力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此外,智能制造装备还能利用传感器与监测系统对生产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隐患,提升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食品加工业为例,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可对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

2.2.软件集成和数字化

在软件上实现了多种生产系统、设备的集成,实现了信息共享,优化了流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生产装备进行监测与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将各类生产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这些数据包括了设备的运行状况,产率,能量消耗等。基于物联网技术,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处理。其次,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取生产装备、生产工艺等信息。例如,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对设备故障进行预测,提前做好维修工作,避免生产中断。在此基础上,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及优化空间,从而调整生产计划与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最后,利用软件整合技术,实现各生产系统及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与实时交互。通过这种方式,各部门、各部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更有效、更准确。例如,生产计划部根据销售部提供的订单信息,对生产计划进行实时调整,并与相关部门及设备进行沟通。同时,该系统还能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利用,使整个生产过程得到协调与优化。

2.3.人机协作和人工智能

通过人机协作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人与机器的紧密合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其中,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算法,分析预测生产数据,辅助生产工艺优化。首先,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算法,对海量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这些数据包括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产量,质量指标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其次,在人机协同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机协同,实现了人机共融的功能。例如,利用智能化的工具、设备,人可以实时地与机器互动、协作。这样,操作人员就能对生产设备进行更精确、更有效的控制与操作,避免了误操作与损失。同时,由于人与机器之间的密切配合,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地获得生产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便更准确、更准确地进行决策。最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例如,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算法,对生产工艺参数及工艺进行自动调整,使生产效率与质量达到最大化。此外,机器还能通过人与机器的密切配合,了解人的操作习惯与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与精度。

2.4.精益生产和价值流分析

精益生产方式与价值流分析法是一种通过识别并消除生产流程中存在的浪费与瓶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柔性的一种管理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价值流分析的方法。利用价值流分析方法,可全面掌握生产流程中物料及信息流的流动状况,并发现其中的浪费与瓶颈。库存过多、运输不合理、等待时间过长、缺陷等,瓶颈是制约企业生产效率与柔性的瓶颈。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非价值流活动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就物流而言,可藉由减少存货及运送次数,减少材料浪费。通过对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优化,可以达到及时供应、降低库存积压的目的。就信息流而言,可改善资讯传送方式及准确度,以减少交流失误及延迟。另外,利用价值流分析方法,可以发现生产流程的瓶颈,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效率与柔性。同时,也可采取柔性生产战略,例如小批量生产、快速更换生产线等,以提高生产的柔性与适应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总结了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强调了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持续创新,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生产模式将逐步成为主流,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谢勇.浅析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工程和精益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24,(13):66-68.

[2]孙诗华,石晓东,孙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加工实验平台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22,35(04):78-81.

[3]袁亚辉.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07):11-13.

[4]齐二石,霍艳芳,刘洪伟.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工程和精益管理[J].中国机械工程,2022,33(21):2521-2530.

[5]陈晓东,夏天,翟小平.基于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环境下的精益成本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