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陈雨娜 张卫斌 万雪莲 吕长坤 孙婷 王明永(通讯作者)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本文聚焦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在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建设模式以及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过程,并对建设成效进行总结。实践表明,“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对接,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实训基地建设至关重要。传统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存在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产教融合”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为培养医学检验急需高素质技能人才,探索出一条引领卫生类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院校合作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推动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
一、“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一)对接岗位需求,培养实用人才
紧密围绕医学检验行业岗位需求,确定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深入调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相关企业,了解其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将这些需求融入实训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临床检验流程、掌握先进检验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例如,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岗位,实训基地设置专门的微生物培养、鉴定等实训项目,让学生熟练操作相关仪器设备,掌握常见病原菌的检测方法。[1]
(二)深化校企合作,共育优质师资
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实践的场所,也是校企合作培养师资的平台。一方面,邀请企业资深检验专家、技术骨干到实训基地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指导和课程开发。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前沿知识能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安排校内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通过这种双向交流,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精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一)引企入校,共建共享
为了深化“产教融合”,可提升医学检验专业实训教学质量,引企入校、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筛选合作企业:学校成立专门的企业评估小组,对有意向合作的医学检验企业进行全面考察。他们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规模、业绩和行业影响力,更要注重其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与学校育人理念的契合度。比如优先选择在基因检测、精准医疗检验等前沿领域有突出成果的企业,以保证引入的企业能为实训基地带来先进理念与技术。[2]
2.明确双方投入细节:企业除了提供先进的检验设备(如新一代测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还应派遣技术骨干常驻实训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与设备维护培训。同时,分享企业内部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客户服务流程等管理经验。学校则要确保场地的合理规划与装修,完善水电、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以及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如编写针对性的实训教材、开发线上学习平台等。
3.深度合作开展教学:在实训基地布局规划上,需充分考虑企业业务流程与教学需求,打造集标本采集、检验分析、报告出具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区域。共同制定实训教学计划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置,将企业实际项目融入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学生分组参与临床检验中心的日常业务,在真实项目中提升专业技能,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真正达到互利共赢。
(二)校中厂与厂中校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中厂与厂中校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具体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高标准打造“校中厂”:学校可根据医学检验企业的真实生产运营场景,在校内建设“校中厂”。从实验室布局、设备选型到人员配置,都严格遵循企业标准。比如设置临床血液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等多个专业实验室,配备与企业相同型号的检验设备。按照企业工作流程设计实训项目,从样本接收、检测操作到报告审核,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安排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最新工作流程后回校指导学生,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逼真的企业工作氛围和管理模式。
2.严要求建设“厂中校”:企业可挑选行业口碑好、技术实力强的合作企业建立“厂中校”。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明确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和考核标准。当学生进入“厂中校”后,可以分配专属的企业师傅,全程跟随师傅参与实际项目。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入职培训,涵盖安全规范、职业道德等内容。
三、“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一)建立协同管理机构
为了保障“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建立协同管理机构势在必行。可以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学校领导凭借对教育政策和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深刻理解,把控实训基地建设方向,确保其与学校长远规划相契合。企业负责人则从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出发,为实训基地带来前沿技术和实际生产经验。专业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的主力军,依据教学实践反馈,提出优化教学流程和内容的建议。行业专家可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行业人脉,为实训基地引入最新行业标准和规范。
(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训教学大纲详细规定各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步骤及学时分配,以保证教学内容系统且有序。实训指导书针对每个实训项目,提供具体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参考资料,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清晰指引。考核评价办法需综合考量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实验报告质量、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维度表现,采用百分制量化评分。
2.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校内教学督导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随机巡查,重点检查实训教学秩序、教师指导情况等。企业实践导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实时评价,从企业实际需求角度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每学期末组织学生评教,学生通过在线问卷对实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3]
结语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在竞赛中获奖,受用人单位认可。同时,促进了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不过,建设中面临企业参与积极性难持久、运行经费保障不足等挑战。未来需完善政策机制,创新建设与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为培育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筑牢根基 。
参考文献
[1]钟晓武,汤俊锋,罗语洁,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4,32(6):692-695,728.
[2]邢方涛,吴文潇,付玉荣,等. 以医教产研融合为导向的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4(10):5-6,15.
[3]张红艳,田丰,王珍,等. 产教融合视域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8):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