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融入一日生活的路径探究
汪庆迪
桐城市河东幼教集团园
幼儿期是奠定个体生命成长的一个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没有成熟,没有对危险的预判能力还没有自我保护经验。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里面的数据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 0-6 岁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而 80% 的意外事故都可以通过科学的安全教育去预防。以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太依赖集中式的课程,比如“防拐骗”主题讲座、“安全知识问答”等。这种类型的课程虽然可以传递知识,但这严重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容易导致幼儿听过就忘了这样的现象。陶行知先生曾经强调教育应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去,正是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这个理念的践行。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安全挑战,这都是安全教育可以用的活教材。因此把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融入一日生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游戏化引导:在趣味体验中筑牢安全防线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来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这个论断就深刻揭示了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是处于一个核心地位的。对于认知发展还处在具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来说,平时教师说的那些抽象的安全规则幼儿是不懂的,而将安全教育转化为有意思的游戏,正是顺应了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悟”这样的认知特点。这也就正好符合了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游戏化安全教育可以给幼儿们创造出生动的情境,给幼儿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在角色扮演或者是情境模拟当中试着自己去探索安全规则,将“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
例如,在开展户外活动之前,教师就可以先带幼儿进行一个“安全小达人闯关赛”游戏。第一关是“装备检查”,幼儿需要两两结对,互相检查对方的鞋带系没系紧,再看看对方衣服的口袋里有没有硬币、小珠子这样的尖锐物品,在游戏中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第二关是“场地扫描”,教师需要把幼儿平均分成一个个小组,让幼儿看看操场的地面有没有积水、大型器械螺丝松动了没有、沙坑里面有没有异物,把幼儿园内自己想到的所有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将发现的问题用贴纸标记好。第三关是“规则抢答”:教师可以问幼儿“滑梯上可以推小朋友吗?”“秋千荡太高了怎么办呢?”这种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场景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幼儿抢答并现场示范出正确的做法。在玩游戏的时候教师还可引入积分奖励机制,为顺利通关的幼儿颁发一个“安全小卫士”的勋章。通过这个闯关游戏,幼儿不仅可以在欢乐的氛围里完成活动前的安全准备,更在“自查—互查—共查”的过程中,培养了“自我检查、互相监督”的责任意识,实现了安全知识从“知道”到“做到”的有效转变。
二、榜样示范引领:在行为模仿中塑造安全习惯
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3-6 岁幼儿的认知发展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模仿去学习各种行为。教师、同伴和家长作为幼儿生活当中的重要人物,其言行举止对幼儿安全习惯的养成是有直接影响的。在安全教育中,教师要给幼儿示范安全行为,就比如上下楼梯时要主动靠右慢行、整理教具时要轻拿轻放这些幼儿不知道的安全行为。幼儿和幼儿之间也可以互相做示范,再强化一遍安全行为。家长在家中也要以身作则,在带幼儿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平时妥善放置危险物品。通过多层次的榜样示范,幼儿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将安全行为内化为自觉行动。
例如,在午餐环节,教师可先给幼儿示范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勺子要轻轻地舀,不要把饭菜撒到桌子上。嚼东西时把嘴巴闭上,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同时,教师可以邀请用餐习惯好的幼儿担任“餐桌小榜样”,给别的幼儿展示正确的坐姿和用餐礼仪。教师要是发现有幼儿端汤时摇晃不稳的话,就可以走到他身边轻声说:“看我们的餐桌小榜样双手着端碗慢慢走,多安全呀!我们一起学一学好吗?”通过同伴的示范和教师引导,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模仿安全行为。
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构建“全时全域”安全教育体系必须要做的。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实施,让安全教育不再是单独孤立的课程,而是成为了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这种“沉浸式”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真实体验中学会怎样去观察危险,然后把风险规避掉从而保护自己。未来,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安全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让幼儿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 滢 波 . 幼 儿 园 一 日 生 活 安 全 教 育 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 [J]. 好 家长 ,2025(16):23-24.
[2] 赵书成 , 于宏 . 体验式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安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J].辽宁教育 ,2024(2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