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单位工程造价预结算问题与应对措施探究
蔡宇翔
皖江工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31
摘要:工程造价预结算是对工程项目的预算工作和结算工作的统称,是指施工单位在掌握了工程项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估算了施工过程中所要投入的费用和所能获得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统筹安排施工人员。同时也为建设单位投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所谓结算,是指建设单位根据已完工的工程量清单及相关合同,与建设单位共同进行费用核算,此项工作与工程预算息息相关,不仅是对工程预算起到辅助作用,也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中不可忽略的一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预结算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对提高工程效益,促进建设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施工企业;造价预结算;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对工程项目预结算进行了探讨。在这样的形势下,施工企业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资金、人力、物力,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就成了当前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将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那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一方面,通过控制施工成本,使施工企业在投标成本上处于优势地位,从而更容易在招投标活动中获得利益;另一方面,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维护自身利益,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预结算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顺利开展招投标工作的先决条件。
1.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预结算中的常见问题
1.1.预算定额额度不健全
由于施工单位编制定额过程繁琐,工作量巨大,加上各种新的经济技术不断涌现,导致定额套数多,错套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定额编制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所谓“虚高”,是指建设单位在制定工程造价时,采取虚高定额的做法,导致工程投资过大。尤其是有些建筑公司,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把成本由低转高。另外,由于施工定额编制的不准确、不合理,导致工程造价与实际造价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施工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导致工程成本高低不一。
1.2.施工单位信息传递不及时
工程预算的实施离不开各种数据的支持,如果预算编制过程中数据不完整,将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造价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项目预算编制过程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因此对数据传输与共享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套完整、准确的工程管理系统,将导致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缺少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从而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虽然项目预算是建设单位内部的一项工作,但它在进行项目预结算时,应该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保证各种信息的及时、有效地传递,从而保证后续项目的预结算工作。
1.3.预算人员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缺乏准确性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在做预算时,忽略了现场调研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从而造成了成本计算时漏项、重项等问题,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可靠,很难真实地反映出施工现场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资金使用情况,这样就削弱了预算计划的指导性作用,成为影响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施工单位工程造价预结算问题的应对策略
2.1.优化预算工作流程
第一,数据主要包括设计图纸、招标文件等,这也是编制项目最基础的一个步骤,预算员要关注是否有一些比较稀有的技术或材料,如果有,要及时提供相关数据。第二,搜集材料费用,包括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等等。在收集资料时,应特别注意投标合约的条款,如果是总价合同,建筑公司除了了解材料当前市场价格外,还需要对其未来走势做出预测。第三,确定劳务费用,施工单位承接了工程后,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程人员,由于各个工程的特点,工期,质量要求不同,用工要求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施工单位预算员在制定人工时,要做好对工程的市场调研,向同行询问他们的工资水平,保证其工资水平能提高。
2.2.提高结算环节的工作效率
首先,要提高施工企业结算工作的效率。按工序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去冗,经合并,剔除,找出结算方法的精简程序。例如,通过把多个业务流程合并成一个流程,缩短清算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要加强施工企业内部协作的手段,各部门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信息技术的建设,保证信息的实时传递,为工程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第三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筑企业要引入信息技术,用结算工作的自动化来代替人工的工作,如建立自动对账系统或电子结算系统,减少人工作业的工作量,提高结算工作的效率,还能防止人为失误造成的各种错误,提高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引入电子支付、区块链等新技术,保证工程项目资金流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利于项目顺利开展。另外,施工单位应安排相关负责人到现场签证,妥善保管资料,并及时进行费用核算。在结算方面,建设单位要与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确定结算时间,对于工程变更,也要以书面形式约定,在结算时尽量做到合理,避免各单位之间出现纠纷,使工程款尽快交到施工单位手中,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另外,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预结算人员的培训,定期对其进行能力评定,确保其具备编制预结算文件的能力,以此来提高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3.提高预结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第一,提高用人标准。施工单位应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岗位进行分析,将分析出的结论作为用人的重要依据,确定工作经验、技术水平、从业能力等方面的人才选拔需求,同时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一步审核其资质条件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预结算工作队伍的基本素质。第二,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无论是新入职的预结算工作人员,还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都要定期接受专业培训,重点传授国家及行业部门发布的预结算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等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保证其事业发展与时俱进。第三,定期对员工进行评估。在保证考核指标完备合理的基础上,全面评价预结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将评价结果与福利待遇、职务晋升等挂钩,增强预结算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增强意识,使其在不断改善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为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预结算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建设单位的投标决策和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通过优化预算工作流程、提高结算效率和提升预结算人员素质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程效益,促进建设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彩霞.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问题与应对[J].砖瓦世界,2023(2):109-111.
[2]程海涛.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问题与应对[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2,20(3):49-51.
[3]张晶.新时期下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1(1):1.
[4]祁光宁.施工单位工程造价预结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新材料·新装饰,2020,2(3):1.
[5]吴锦华.新时期下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