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生社团活动在综合素质提升中的多维作用分析

作者

陈屹然 肖杭 薛凯 何俊林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重庆南岸,400065

作者简介:陈屹然(2005-),男,汉族,重庆江津人,本科生,主要研究;数学。

摘要:在当今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大学校园已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碰撞、青春活力尽情绽放的舞台。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与传播者,宛如繁星,点缀并丰富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构建起一片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独特天地。大学社团活动种类繁多,涵盖学术、文艺、体育、公益、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

关键词:社团活动;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社团活动类型概述

(一)学术类社团

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举办学术讲座,确定讲座主题和时间地点。提前在校园内做好宣传,通过海报,公众号等方式吸引同学。讲座结束后进行互动环节,赠送小礼品。开展学术争霸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物理实验竞赛等,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创新。邀请专业老师担任评委,准备丰厚的奖品,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

(二)文艺类社团

举办歌曲比赛、舞蹈晚会、戏剧表演等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街舞大赛、年度话剧演出,提升校园文化氛围,丰富课余生活。展示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如书画社的师生书法作品、摄影社的自然风光摄影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汉服设计制作与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激发学生创造激情;或进行国际文化交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

(三)体育类社团

组织足球、排球、篮球等球类比赛,以及田径运动会、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迎新杯”篮球赛等。设置奖项,如冠军奖杯、MVP奖等,比赛期间可以进行现场直播或录像,增强活动互动。举办户外拓展活动,包括徒步旅行、攀岩、定向越野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挑战精神。

(四)公益类社团

号召同学们捐赠闲置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为贫困地区儿童捐赠物资。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关爱孤老寡人和儿童等志愿活动。组织植树活动,联系园林部提供树苗和工具,增强绿化面积,改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举办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五)科技创新类社团

社团成员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如机器人、智能设备等。邀请科技企业代表来校进行科技前沿分享,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同学们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举办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将创意转为现实化,同时还能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社团活动具有自主性,从策划到执行都是学生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它还充满多样性,兴趣广、形式多、主体杂,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同时具有开放性,欢迎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促进交流合作。而且趣味性强,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拉近彼此距离,让人享受其中,忘记学习的压力。社团还具有群众性,新生开学之际每个大学生社团都会进行招新,需要大量的宣传和充分的展示,大量的招纳贤士。因为只有基数够多才能挑选出精英为社团服务,这就凸显了社团的群众性[1]。

二、社团活动对知识技能提升的作用

1.专业知识扩展

社团为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扩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汇聚在同一社团中,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讲座,讨论研究的项目。让大学生接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学习到前沿技术和技术。如数学建模社团开展建模比赛,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实践技能培养

社团对于实践技能培养是十分显著的,无论是文学社写作实践,摄影社的拍摄活动,还是辩论社的辩论模拟赛,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培养技能,累积经验。

三、社团活动对社交能力培养的作用

1.沟通能力提升

在社团里有来自不同年级、专业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合作交流,在策划活动,组织项目中需要我们准确表达,倾听他人想法,做到有效沟通。再这样的交流模式下,学生可以快速提升沟通能力

2.人际关系扩展与维护

社团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交平台,学生在这里认识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甚至是校外的人员,在这里会也会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扩展自身人脉资源。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要处理好与他人的矛盾问题,维护好自身的人际关系,这对于他们面对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社团活动对心理素质塑造的作用

1.抗压能力增强

在社团工作于项目开展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其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如活动策划需要你不断地去修改完善,在社团比赛中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品。都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好心态,积极地去面对它,增强抗压能力,渐渐培养出无惧挑战的坚韧品质。

2.自信心建立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现自身的才能和特长。无论是上台演讲,比赛获奖,还是在活动项目中取得成果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自信心。例如,一个腼腆的学生参加了辩论社团。在社团举行的辩论比赛中,慢慢的客服自身恐惧,大声的发出自己所想的内容,变得更加自信开朗。这不仅可以让他在社团中更好的获取自身成就,也会让他们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五、社团活动对创新思维发展的作用

1.思维启发

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可以有更多自己想法,同时在社团中还可以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得到更多的启发与扩展。社团中可以开展活动鼓励学生提出新颖创新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2.创新实践机会

社团为学生提供将自身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创新项目,在项目中会碰到各种难题,需要学生们开动脑筋,不断地去尝试新的方法,从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六、社团活动对综合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不足问题

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一方面,活动经费短缺。经费主要来源是学校拨款和社团成员会费,资金来源单一,难以满足社团开展多样化活动的需求。如举办大型文艺汇演需要大量资金,经费不足常导致活动规模较小,活动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社团活动场地和设备资源也存在短板,学校可供社团使用的场地数量有限,申请困难,且各社团活动时间冲突,面临场地冲突问题,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管理不善问题

部分社团内部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问题。一是社团组织架构不完善,缺乏明确规章制度,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社团工作效率低下。二是社团管理成员的机制不健全,缺乏考核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三是社团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不合理,部分社团干部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能有效地领导社团开展工作。

七、优化社团活动促进综合素质提升的建议

(一)社团建设加强

加强社团自身建设是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首先,完善社团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社团成员的职责和权利,规范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其次,健全社团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社团成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成员进行奖励,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定期组织培训和团建活动,提高成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学校组织力度加大,提高支持度

学校应加大对社团活动的组织力度和支持度。增加对社团活动经费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资金保障,根据社团活动质量和规模给予合理资助。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和调配社团活动场地和设备资源,及时更新维护设备,为社团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设备条件。为社团活动配备指导教师,为社团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质量

在社团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质量。避免形式主义,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建立科学的活动评价机制,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活动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八、结论

大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发挥着多维度重要作用,从培养兴趣爱好、提升专业技能,到锻炼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广阔平台。然而,目前社团活动在资源、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在综合素质提升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社团建设、加大学校组织力度、注重学生参与质量等措施,优化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同时,社团自身也应不断创新发展,开展顺应时代潮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促社团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

参考文献:

[1]马浩文,薛博.大学社团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64.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8.0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