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朱杰珍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李典学校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阐述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分析实施效果并进行深刻反思,旨在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反思

一、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逐渐明显,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潜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2.1 学生分层

通过对学生的数学入学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将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B 层是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C 层则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但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会根据学生后续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2 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A 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运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目标设定为能够灵活解决高难度的综合性数学问题;B 层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目标是熟练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能解决中等难度的数学问题;C 层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目标是理解并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简单的解题方法 。

2.3 教学内容分层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全体学生共同学习,但在拓展和深化内容上进行分层。例如在讲解函数这一章节时,C 层学生重点学习函数的基本概念、简单函数的图像绘制;B 层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函数性质的应用和简单函数问题的求解;A 层学生则深入探究函数的综合应用,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结合问题,以及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复杂应用模型。

2.4 教学方法分层

对于 A 层学生,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数学建模和创新思考;B 层学生则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C 层学生以直观教学和个别辅导为主,通过大量实例和直观演示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辅导,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5 作业分层

设计分层作业,C 层学生主要完成基础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 层学生除基础作业外,增加一定量的提高性作业,提升知识运用能力;A 层学生则布置综合性、探究性作业,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全等这一内容后,C 层学生完成证明简单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作业;B 层学生进行一些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提高性作业;A 层学生则探究三角形全等在复杂几何图形中的应用,以及在实际测量问题中的模型构建。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3.1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C 层学生不再因学习难度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A 层学生也能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不断提升自己,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2 学生成绩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实践,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 C 层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有了明显进步;B 层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升;A 层学生在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中表现更为突出。

3.3 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分层教学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A 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数学建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B 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知识应用,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所增强;C 层学生在教师的耐心辅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得到提升。

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反思

4.1 分层标准的科学性

虽然在学生分层时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但分层标准仍存在一定主观性。如何制定更加科学、客观、全面的分层标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被划分到合适的层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的问题。例如,可以引入更多量化的测试指标,如数学思维能力测试、学习风格测试等,使分层更加精准。

4.2 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分层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被划分到较低层次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明白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可能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教师教学负担的增加

实施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作业,教学负担明显加重。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精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和作业,减轻教学负担。

4.4 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分层教学需要进行动态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层次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可以建立定期的学生学习情况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学生层次,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五、总结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分层标准的科学性、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负担的增加以及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制定更科学的分层标准、关注学生心理、合理减轻教师负担以及加强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等措施,使分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学成.基于“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14):176-178+181.

[2]张思凡. APOS理论视角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23.

[3]李新文.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202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