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动汽车集群充电负荷建模及对配电网影响评估

作者

杨金永

河北省正恒致源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067000)

引言

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对电网带来了重大挑战,尤其是在充电高峰期。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电动汽车集群充电负荷模型,分析了不同充电策略对配电网的影响,并模拟了电网在高峰充电时的运行情况。结果显示,电动汽车充电如果管理不善,将对电网稳定性造成压力。因此,本文不仅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电网改善提供了策略建议,以确保能源的有效管理和电网的运行稳定。这些发现对于促进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更高效的电力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配电网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构建

1.1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拟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拟是建立充电负荷模型的重要基础 [1]。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充电需求的变化也呈现出显著的复杂性。充电需求的模拟主要考虑充电桩的分布、充电习惯、以及电动汽车的使用特性等多个因素。

对于充电桩的分布,研究表明,其位置通常与城市交通流、商业区、居住区的密度及人流量密切相关。通过 GIS 技术与大数据相结合,能够精准地描绘出充电桩的潜在布局,并据此预测不同区域的充电需求。充电习惯的差异也是模拟中的关键因素,例如长途出行时,充电需求呈现出集中性,而日常市内通勤时,充电需求则相对均匀[2]。

电动汽车的使用特性在充电需求模拟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充电量以及驾驶模式均会影响充电需求的高峰时段。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夜间充电的倾向性较高,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利用电力资源,还有助于降低系统负荷。

为了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建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时间序列预测等先进的统计方法,结合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动态的需求预测 [3]。这一系列的模拟过程为后续的充电负荷计算与配电网影响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4]。

1.2 集群充电负荷计算方法

在电动汽车集群充电负荷的计算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准确反映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充电需求。该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多个模型的整合,包括用户充电行为模型、充电设施特性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

充电需求模拟是计算的首要步骤,基于电动汽车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需求预测。研究表明,不间段用户的充电偏好存在差异,通常在夜间或者特定的高峰时段,充电需求会显著增加。通过分析历史充电数据以及应用统计学方法,可以为未来的充电需求提供具备一定准确性的预测。用户调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总体负荷,采用泊松过程和 Markov 链等模型可有效模拟随机充电需求。

在集群充电负荷计算过程中,还需考虑充电设施的功率特性。不同充电桩的功率输出不一,造成集群在同一时间的负荷情况可能截然不同。结合充电桩的容量与电动汽车的电量需求,可以运用线性插值法或逼近算法来估算集群的整体负荷。

外围环境因素,如气温、季节性变化等,也对充电负荷产生影响。通过引入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可以将这些因子纳入负荷计算模型,从而提高模型的准确度。

电动汽车集群充电负荷的计算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用户行为、充电设施特性及外部环境因素,能有效模拟电动汽车在不同情境下的充电需求,为配电网的负荷分析提供依据。

2、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智能充电策略的应用

2.1 配电网负荷分析

随着电动汽车(EV)数量的持续增长,配电网负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动汽车的集群充电行为在高峰时段的集中性充电需求,使得配电网的负荷曲线出现明显波动,进一步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为深入理解电动汽车集群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需要对配电网的负荷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配电网的负荷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居民用电、商业用电及工业用电等。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引入会在高峰时段显著提升整体负荷水平,进而导致负荷超出设计承载能力,造成设备过载或电压失衡。在配电网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对负荷曲线形态的影响。

在对配电网负荷进行分析时,考虑不同充电模式的影响。常规充电方式往往会导致负荷的瞬时攀升,产生显著的冲击,而智能充电策略则能够通过合理调度,平滑充电负荷曲线,减少对配电网的冲击。智能充电策略能够根据实时电网状态调整充电需求,避免高峰时段的过度负荷,从而保障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2.2 智能充电策略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智能充电策略作为应对电动汽车集群充电对配电网影响的重要手段,其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至关重要。在实施智能充电策略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包括充电需求、充电时段、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及配电网负荷状态等。根据实时电价和用户充电习惯,通过采用负荷调度算法,可以精确制定充电时间和功率,从而实现对充电负荷的有效控制。

智能充电策略的效果评价基于多维度指标,包括负荷平滑程度、峰谷差变化、电网稳定性以及用户满意度等。通过对比传统充电模式和智能充电模式下配电网的负荷曲线,可以发现智能充电策略显著降低了高峰时段的负荷,帮助配电网更好地适应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例如,智能充电能够将充电负荷均匀分配至整日,避免某一时段出现过载风险,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

结束语

本研究围绕电动汽车集群充电的负荷建模和对配电网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并通过多种充电策略的比较,验证了智能充电策略在减轻配电网压力、优化充电负荷分布方面的有效性。此外,通过配电网模拟,本研究还评估了充电负荷高峰对电网稳定性的潜在影响,为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导。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如何在多变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下进一步优化充电策略,降低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对配电网的冲击,仍是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艳龙 , 高久国 , 王玉铭 , 李勤超 , 何锋 .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配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策略 [J]. 电脑乐园 ,2021,(03):0251-0251.

[2] 贾向恩 , 宁永龙 , 邹蒙 . 含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配电网电压波动特性分析 [J]. 电气自动化 ,2021,43(04):28-30.

[3] 陈贤阳 . 电动汽车充电接入对配电网影响及技术要求 [J]. 农村电工 ,2021,29(08):35-36.

[4] 周永富 . 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影响及应对措施 [J]. 装备维修技术 ,2021,(08):030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