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超星学习通中职《医学基础》智慧课程的建设路径探索

作者

李雪红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在中职医药教育领域,《医学基础》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然而,传统的《医学基础》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抽象难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亟需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

超星学习通作为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平台,为智慧课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中职《医学基础》智慧课程建设路径,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为中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智慧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智慧课程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智能化手段对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的新型课程形态 [1] 。其核心特征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化教学管理和多元化评价体系。智慧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在中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智慧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医学知识更新快、内容繁杂,智慧课程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和高效共享。其次,《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智慧课程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等技术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最后,中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智慧课程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中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中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内容更新滞后于医学发展,难以反映最新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上,仍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资源方面,数字化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需求。此外,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依赖期末笔试,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通过对多所中职学校师生的调研发现,超过 62% 的学生认为《医学基础》课程内容枯燥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近 71% 的教师反映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通过智慧课程建设来加以解决。

四、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智慧课程建设框架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中职《医学基础》智慧课程建设应遵循"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 " 的理念,构建包含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活动和评价机制的系统化框架。

课程目标设计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目标,突出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内容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抽象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数字化资源,包括微课视频、三维动画、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活动设计要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的互动功能,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小组协作学习等 [2]。评价机制要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学习效果的精准评估。

五、超星学习通平台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超星学习通平台为《医学基础》智慧课程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可以利用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构建结构化、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库。教师可以上传自制的微课视频、PPT 课件、习题库等资源,也可以整合平台提供的优质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支持多种媒体格式,便于呈现复杂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流程。

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超星学习通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工具。教师可以创建在线讨论、随堂测验、小组任务等活动,增强课堂互动性 [3]。平台支持的签到、弹幕、投票等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直播功能开展远程教学,突破时空限制。

在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方面,超星学习通提供了多维度的评价工具。教师可以设置章节测验、作业、考试等形成性评价,实时跟踪学生学习进度 [4]。平台的学习行为分析功能,可以记录学生的登录次数、学习时长、互动参与等数据,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5]。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问卷功能,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六、智慧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中职《医学基础》智慧课程建设应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框架;第二阶段(4-12个月)开展资源建设和平台搭建,完成核心教学资源的开发;第三阶段(13-19个月)进行教学试点和效果评估,根据反馈意见优化课程设计;第四阶段(20-24 个月)全面推广并建立持续更新机制。

为确保智慧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多方面的保障措施。组织保障方面,应成立由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项目建设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制度保障方面,要制定智慧课程建设标准和评价办法,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技术保障方面,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和平台维护。此外,还应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确保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七、实践案例与效果分析

以某中职学校制药技术应用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为例,该校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了智慧课程建设实践。课程团队开发了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等模块的系列微课视频(共计 63 个,每个 5-12 分钟),构建了课程知识点1323 个,建立了包含 657 道题目的智能题库。在教学实施中,采用" 线上自主学习 + 线下重点讲解 + 虚拟仿真操作"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平台数据显示,学生近七日学习访问数为 306 次,教学资源累计页面浏览量超过215735 次。学习成绩方面,实验班学生的期末考核平均分较对照班提高了13 分,及格率提升了 5%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智慧课程使学习更加方便高效。

八、结论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中职《医学基础》智慧课程建设,通过数字化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和评价体系完善,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实践表明,智慧课程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中职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智慧课程建设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建议中职院校加大智慧课程建设投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智慧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医药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桑晓光 , 王锦霞 , 冯钟敏 , 等 . 无机化学智慧课程平台的搭建与教学应用探索 [J/OL]. 大学化学 ,1-8[2025-07-13].

[2] 冷厚华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以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技术课程为例 [J]. 辽宁高职学报 ,2025,27(05):45-47+64.

[3] 吕文洁 , 郭玉丽 .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5,8(07):150-152.

[4] 何柳 , 胡蕴文 , 胡成俊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人体结构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5,(03):102-104.

[5] 李丹 , 谢晓刚 , 吴礼平 , 等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宠物病理与药理课程为例 [J]. 河南农业 ,2025,(0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