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体化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率及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

郭玮

青海省藏医院 急诊科 青海 西宁 810007

对于临床抢救而言,急诊胸痛抢救是十分危重的一类情况,一旦没有及时救治或者护理不够得当,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所以,对于急诊胸痛患者,需要急诊医护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抢救效率。在实际抢救过程中,为了避免对救治时机造成延误,防止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患者有效实施一体化护理,以此来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全面提高临床急诊救治效果 [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于本次研究而言,主要以近两年我院接收与治疗的 60 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30 例。结合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来看,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实施一体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成立急救团队。在实际开展急救工作时,需要有效成立一体化急救团队,其成员包括医护骨干以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等。与此同时,需要结合急诊救治职责,对不同的小组进行设置,包括联络组、处置组、呼吸支持组以及院前急救组等,确保各个小组分工协作,有效落实一体化护理。

(2)建立工作程序。在一体化护理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具体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医院指挥中心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及时安排120 车辆,并由联络组向院前急救组发送通知。第二,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有效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做好心脏彩超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工作,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第三,在抢救室处置过程中,需要各个小组与专科医生加强配合,并再次确认患者情况,明确具体的治疗方案,有效开展救治工作。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救治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救治时间主要包括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效果具体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护理满意度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两组患者数据后,需要通过 SPSS24.0 软件展开具体分析,并要对计量与计数资料详细整理。在整理计量资料时,主要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要做好t 检验。在整理计数资料时,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并要进行 X2 检验。当 P<0.05 时,说明两组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对比

结合表 1 数据展开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时间相对较短,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x± s)

2.2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对比

根据表 2 数据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相对较高,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 P<0.05 )。

表2 两组患者救治有效率比较(n, %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结合表 3 数据展开分析,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且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P<0.05⋅ 。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

3. 讨论

对于急诊胸痛患者,其病情通常极为凶险,且部分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病情比较危急,而且变化较快,具有较大的救治难度,患者存在较高的病死风险。对此,需要有效加强临床救治和护理等工作,确保能够及时为患者实施救治,并提供全面护理,使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得到提升。而随着急诊救治理念的不断创新,一体化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对于急诊胸痛患者的救治可以起到显著效果 [4-5]。

综上所述,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一体化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效率,并提高抢救效果,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丽辉. 一体化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率及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妇幼护理 ,2024,4(9):2206-2208.

[2] 王冉 , 韩雪迎, 杨洋, 等. 基于思维导图的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5,33(1):180-183.

[3] 金艳荣 .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J]. 贵州医药 ,2020,44(5):824-825.

[4] 李晶, 易炜娜. 基于生物- 心理- 社会模式的一体化护理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7(14):159-161.

[5] 梁小碧 . 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心理状态评价 [J]. 罕少疾病杂志 ,2021,28(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