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境电商人才数字化实战能力培养的“三螺旋”协同机制研究

作者

蔡静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台州,317000

摘要:跨境电商人才数字化实战能力培养面临教育滞后与产业升级的结构性矛盾。研究显示政企校协同存在双重脱嵌:宏观制度与微观路径断裂;政府数字治理缺位。混合方法(访谈与SEM分析)显示能力缺口呈梯度分布(工具层49.2%、决策层26.5%),协同非对称性显著(企业驱动γ=0.61>高校γ=0.23)。基于此,本研究构建“需求-资源-认证”动态模型,政府数据接口开放与区块链认证使培养周期缩短43.7%。理论方面重构政府“数据赋能者”角色,实践方面提出梯度政策工具,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新范式。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数字化实战能力;三螺旋;协同机制

数字贸易规则重构激化跨境电商人才供需矛盾,以浙江为例,2023年企业数字化人才缺口率的41.3%与高校35%的对口就业率形成结构性断裂[1]。政企校协同存在双重梗阻,即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脱嵌,政府数据治理职能缺位[2]。而现有研究多聚焦静态指标,缺乏动态协同机制解构。本研究整合三螺旋与数字治理理论,构建“需求-资源-认证”模型,以期为跨境电商人才的数字化实战能力培养提供数据驱动新范式。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跨境电商人才能力结构的演变研究

跨境电商人才能力需求从“语言+贸易”转向数字化集群[3]。RCEP、DEPA等协定推动数据分析、合规管理成为核心技能,速卖通等平台算法迭代周期缩短至45天,迫使从业者必须具备实时数据解读与策略调整能力。然而,当前高校课程体系仍以“跨境电商概论”“国际贸易实务”等传统科目为主,仅12%的课程涉及Python数据爬取或A/B测试工具实操[4],形成“产业进阶-教育停滞”剪刀差。

(二)三螺旋协同机制的理论适配性分析

三螺旋理论强调政府、企业、高校通过制度性重叠与资源交换实现协同创新,但在跨境电商教育中双重脱嵌:一方面,既有研究多聚焦宏观制度协同(如政策补贴与企业税减免联动),却忽视“企业真实账号授权”“政府数据接口开放”等微观协同路径的设计[5];二是政府数字治理职能缺失,如数据接口开放、区块链认证[6]。这种理论解释的滞后性,使得三螺旋模型难以破解“资源开放激励不足”“能力认证标准割裂”等现实困境。

(三)研究缺口与理论突破方向

现有文献存在两大核心局限,其一,对数字化能力形成过程的动态性缺乏解释,多数研究采用静态指标体系,未能揭示“政策激励-资源投入-能力迭代”的动态反馈机制;其二,协同主体范畴狭窄,忽视行业协会、技术服务商等新型节点在协同网络中的枢纽作用。本研究创新构建“四维协同模型”,包括政府角色重构为“数据基建+认证赋能”、扩展协同主体至“政-企-校-协”、设计“需求感知-资源适配-能力认证”闭环系统,推动协同机制持续演进。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论

采用混合方法,质性层面访谈12家企业(2024年9-12月),识别“政策传导延迟”“数据接口壁垒”等17个阻滞因子;量化层面采集300组校企数据,构建SEM模型。变量操作化包括政府(数据开放等级L1-L3、实训基地密度)、企业(场景开放率、接口权限值)、高校(课程更新频率、教师实训时长)三方面。

三、实证分析与模型构建

数据分析显示,数字化实战能力缺口呈现显著的层级分化特征:工具层(数字化营销工具应用)缺口率最高,达49.2%;规则层(跨境数据合规分析)为34.7%,决策层(全链路优化)为26.5%。SEM结果表明,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对校企协同具有非线性调节效应,当公共数据开放等级从L1提升至L3时,企业真实业务场景开放概率提升58%(β=0.66, p<0.001),但边际效应随等级提升递减(L1→L2提升37%,L2→L3仅提升21%)。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需求侧对高校课程更新的驱动系数(γ=0.61)显著高于高校供给对企业的反哺效应(γ=0.23),揭示出三螺旋协同的单向性特征。

基于此,本研究构建"需求感知-资源适配-能力认证"动态协同模型。该模型创新性引入双重反馈机制:其一,政府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产教数据中台,将企业实训数据(如Shopify店铺运营指标)与高校学分银行系统动态关联;其二,行业协会基于海外仓物流数据生成岗位能力热力图,触发课程体系每180天迭代更新。台州试点数据显示,采用该模型后学生独立运营周期从8.7个月缩短至4.9个月(t=4.17, p<0.01),且企业用人成本降低22.3%。

四、案例验证与模式比较

宁波某高校"政企校"共建模式验证了正向协同路径,政府开放了跨境电商指数API接口,企业提供300个真实店铺账号权限,高校开发"数据运营沙盒系统",2022级学生通过模拟D-Marketplace算法调整定价策略,使店铺转化率提升17.3%,该成果反哺了宁波跨境电商出海联盟的选品决策。相比之下,杭州某高校因政府数据接口开放等级受限(L1),企业仅提供历史交易数据脱敏样本,导致学生实战转化率不足正向案例组的1/3,这种差异印证了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在三螺旋协同中的杠杆效应。

五、政策启示与实施路径

针对协同机制的层级差异,建议构建梯度化协同政策工具包,对山区26县实施"数据接口优先开放"政策,强制要求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每年释放10%真实业务场景;建立企业实训资源开放度与海外仓补贴的挂钩机制,如速卖通TOP卖家需承诺提供至少5个全职岗位用于学生轮岗;高校层面推行"1+X+N"课程体系,其中"1"为数字化能力认证标准,"X"为行业定制模块(如SHEIN柔性供应链管理),"N"为实时更新的微课程集群(如TikTok算法解析)。

六、结论

本研究实现三重突破:其一,揭示政府角色从"政策供给者"向"数据赋能者"的范式转变,证明数据接口开放度比财政补贴更能有效撬动企业资源(弹性系数0.71 vs 0.39);其二,发现三螺旋协同存在"企业需求驱动优先"的非对称特征,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新依据;其三,构建的动态模型实现从静态能力描述向过程干预的范式跃迁。研究局限在于未涵盖跨境直播电商等新兴领域,后续可结合AIGC技术探索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伦理边界。

参考文献

[1]高校毕业生数字经济就业创业报告[EB/OL]. https://mozi-login.alibaba-inc.com/ssoLogin.htm?APP_NAME=aliresearch-internel&protocolKey=412a6243-5ab9-4d1f-a8e8-c65c89d92e0e&protocol=oauth2&BACK_URL=http://www.aliresearch.com/middlePage.

[2][6]魏建国. 成长与成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非意图后果——基于五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强基计划在读学生的质性研究[J]. 教育科学探索, 2024, 42(06): 50-56.

[3]李洋. 新文科背景下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国际公关, 2024, (22): 185-187.

[4]金贵朝. 跨境电商人才能力(PGSD)模型构建与培养策略探究[J]. 商展经济, 2024, (24): 158-161.

[5]王津津,吕寒. 新文科语境下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逻辑遵循与框架设计[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10): 154-160.

作者简介:

蔡静,1978年10月出生,女,江西九江人,汉族,硕士,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商理论及实务

基金项目:台州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