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蔬菜抽检结果与质量安全防控措施
曾辉
衡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引言:生鲜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蔬菜的质量安全关注度日益增加。然而,在蔬菜的种植、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存在诸多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开展生鲜蔬菜抽检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对于保障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生鲜蔬菜抽检结果分析
1.1 农药残留问题较为突出
在抽检中,部分生鲜蔬菜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一些菜农为追求产量和防治病虫害,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且未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导致蔬菜在上市时农药残留量超出国家标准。例如,在叶菜类蔬菜抽检中,个别样本检测出甲胺磷等禁用农药残留,此类农药毒性强,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1.2 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
部分地区的生鲜蔬菜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这主要源于土壤污染,一些地区由于工业污染、污水灌溉等原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在根茎类蔬菜抽检中,部分样本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安全标准,长期食用此类蔬菜可能会在人体内积累重金属,引发多种疾病。
1.3 微生物污染时有发生
生鲜蔬菜在采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若卫生条件控制不当,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抽检发现,一些蔬菜表面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数量超标。这可能是由于蔬菜采摘后未及时清洗、储存环境潮湿、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卫生防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蔬菜变质,食用后引发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2. 基于抽检结果的质量安全隐患成因
2.1 种植环节监管不足
在蔬菜种植源头,对农药、化肥使用的监管存在漏洞。一些基层监管部门人员和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对众多分散的菜农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同时,部分菜农缺乏科学种植知识,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问题。
2.2 流通环节冷链不完善
生鲜蔬菜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冷链物流在生鲜蔬菜运输和储存中至关重要,但目前冷链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一些运输车辆和储存仓库缺乏完善的制冷设备,无法保证蔬菜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输和储存,这不仅加速了蔬菜的变质,还为微生物滋生创造了条件。
2.3 检测体系有待健全
虽然有生鲜蔬菜抽检工作,但检测体系仍存在不足。一方面,检测标准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新型污染物的检测。另一方面,检测机构的分布不均衡,部分基层地区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导致一些蔬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测,质量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
3.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防控措施
3.1 加强种植环节源头治理
强化对菜农的培训和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科学种植知识,引导菜农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同时,加大对种植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药、化肥使用登记制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行为。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对于受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从源头上保障生鲜蔬菜的质量安全。
3.2 完善流通环节冷链建设
加大对冷链物流的投入,鼓励企业建设和完善冷链设施,提高冷链运输和储存能力。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方式,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在运输过程中,严格规范冷链操作流程,确保蔬菜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同时,加强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监管,建立冷链物流追溯体系,对蔬菜的运输、储存温度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确保冷链物流环节的质量安全。
3.3 健全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完善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和方法,加强对新型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合理布局检测机构,加强基层检测机构的建设,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人员,提高检测能力。建立常态化的抽检机制,增加抽检频次和覆盖面,不仅要对市场上的生鲜蔬菜进行抽检,还要延伸到种植基地和流通环节。加强检测结果的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对不合格产品依法进行处理,形成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督氛围。
4. 提升公众质量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4.1 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认识。引导消费者学会正确挑选生鲜蔬菜,如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观察蔬菜外观等,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维护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4.2 推动行业自律
提高公众对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能够促使生鲜蔬菜生产、流通企业加强自律。企业为赢得消费者信任和市场份额,会更加重视质量安全管理,主动采取措施提升产品质量。例如,企业会加强对种植基地的管理,严格把控农药、化肥使用;在流通环节,更加注重冷链建设和卫生管理。公众质量安全意识的提升将对生鲜蔬菜行业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推动,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结语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多主体的复杂系统工程,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从本次对生鲜蔬菜抽检结果的分析可知,当前生鲜蔬菜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种植、流通、检测等环节的漏洞紧密相连。为从根本上提升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水平,需全面落实所提出的各项防控措施。在种植环节,通过加强对菜农的培训与监管,推动科学种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流通环节要着力完善冷链建设,确保蔬菜品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检测环节需健全检测体系,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覆盖面。
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生鲜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才能切实保障生鲜蔬菜的质量安全,满足公众对高品质生鲜蔬菜的需求,推动生鲜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赵东庆 , 马健 , 龚瑞 .2020—2024 年陇南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J]. 现代食品 ,2025,(10):203-206.
[2] 何童瑶. 我国不同地区蔬菜食品安全抽检结果分析[D]. 中国农业大学,2024.
[3] 吴琪玲. 南通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和改善对策研究[D]. 扬州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