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薛丽晶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第三小学 154700
摘要:教育信息化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为保证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环节需要,教学活动属性,选择并应用不同的信息技术资源。比如为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其词汇量,就可以使用图片、视频、音频或白板等资源;在导入、新知呈现、课堂巩固等不同环节,使用英语趣配音APP等教育信息化产品;在主题语境等活动中,使用推动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儿歌、动画片、绘本故事等素材。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推动了教学的变革,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产品就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灵活性。所以教育部在2018年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教学改革的要求。在该文件基础上,2022年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教师不仅要充分认知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使用机会。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教育政策文件指导下,创新性的使用各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推动教学改革。
一、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并应用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可以被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包括词汇、语法等知识类别。每一版块内容,每一部分知识,又有英语课程性质、理念框架内的独特性。所以教师首先应当根据所教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应用信息技术。
比如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学习并应用语言知识的基础,但许多小学生觉得词汇学起来较为枯燥,缺少兴趣,或者没有掌握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导致知识基础不牢。所以教师可以致力于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活动中学习、记忆、理解单词、短语的音、形、义。
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时目标词汇相关的英文歌曲-be what you wanna be等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到与本课主题有关的词汇。再用希沃白板的图层功能逐步呈现不同职业场景,一步一步展现出在特定场景中工作的人物形象或职业特征,鼓励学生猜相关的单词。再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与交互式白板进行配对练习,掌握职业类单词。在该阶段还可以使用希沃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呈现部分单词需特别注意的读音、书写规则,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组织开灯关灯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开关灯的一瞬间捕捉视频、图片中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猜测房间里人物的职业,并准确说出职业单词,让学生在趣味练习中巩固所学[1]。
二、根据教学环节需要选择并应用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课堂是由导入、新知识呈现、巩固练习等若干个环节组成的,每一环节都有既定目标或需要。比如导入环节的主要目标是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开口学英语的主动性,并顺利衔接新知识讲解部分。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环节的展开需要,选择并运用差异化的信息技术资源。
以英语口语课为例,导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英语趣配音APP中的丰富素材点燃学生说话的兴趣。比如播放APP资源库中的“小猪到底啥性格”视频,鼓励学生观看之后进行模仿,看谁的语音语调模仿得最像最标准。通过刺激学生的视、听、说感官,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而口语课的新知识呈现环节,目标是使学生从主体地位出发习得第二语言知识。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提出问题-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讨论什么?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再请学生打开终端设备,点击教师提前上传在学习平台上的本课句型视频,观看视频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后,教师安排学生再次点击视频,使用视频软件功能边听边看边勾画出电子素材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让学生弄懂不清楚的部分。教师在后台查看学生自学情况后,边在大屏幕上播放视频素材,边重点讲解典型问题。之后带领学生模仿视频,进行跟读学习。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指导学生基于个人实际反复学习,深入思考,最终掌握相对准确的单词发音方式和句型使用方法[2]。
三、根据教学活动属性选择并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创新、改革大背景下,小学英语课程也开始探索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比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课内角色扮演、情境演绎活动,以通过“真正”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不同活动也有各自属性,所以教师还应当根据活动属性选择并应用信息技术。
比如小学英语的主题教学活动是以主题为中心,统筹各要素,整合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不同维度思考,并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也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下的优质教学改革重要方向。基于该类活动的整体逻辑,人文实践,情境参与,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属性,教师可以使用儿歌、动画片、电子绘本等不同类型信息技术资源。
诸如让学生感受季节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多选择帮助学生在相应语境下理解英语表达的图片、图画,包括但不限于展示不同季节现象的动画片。让学生根据现象特征猜测季节,建立语言与图片的对应知识关系。
诸如聚会、问路、打车等对话情境下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特定社交情景,综合使用儿童动画片、儿歌、童谣等推进教学活动。并将该类活动与上文提到的认知主题活动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下深化关于身体、动物、季节、交通等主题词汇的认知,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交际沟通的方法。
而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综合学习素养的阅读家+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Bob books等电子绘本,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加深对字母、词根词缀等的印象,掌握正确拼读单词、浏览和阅读故事的技巧。并可以通过还原、重新演绎绘本故事,不断提升英语语言能力[3]。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给小学英语教学的变革带来了重要推动,所以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基于英语教学现实挑战、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差异化使用不同类型信息化教育资源、教育软件和服务。既为学生创造新型学习环境,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陈红专. 信息技术赋能小学英语课堂路径探索[J]. 厦门科技,2024,30(3):45-47,53.
[2] 朱叶.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线上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J]. 新课程研究,2023(10):44-47.
[3] 赵燕华. 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初探[J]. 基础教育论坛,2022(2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