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路径研究
王宇军 邹伟
常德市武陵区育英德景园小学 415000 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新民小学 415000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精神内涵,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所以,研究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元素犹如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涵盖了国画、书法、剪纸、泥塑等众多传统艺术形式,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同时像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传统服饰、特色美食等,将这些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原本相对单一的教学内容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就像灵感的火花,能为他们的美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让他们的作品更具个性和特色。
(二)培养审美素养
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国画注重意境的营造,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山水的神韵、花鸟的灵动,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空灵悠远的世界;书法则以线条为载体,或刚劲有力,或飘逸洒脱,展现出独特的韵律美;剪纸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学生在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进而培养起良好的审美素养。
(三)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就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民族文化的窗户,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会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他们会了解到祖先们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对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能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坚定文化自信,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四)激发创造力
传统文化元素就像一座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宝藏,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是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是传统的艺术形式和工艺技法,都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和再创造,这种创作过程就像一场充满挑战和惊喜的冒险,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
二、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路径
(一)整合课程内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应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小学美术教材中,形成系统性的课程内容,比如在素描教学中,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山水画作为素描的主要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国画的画法、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在色彩教学中,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黄、绿、蓝、黑、白六色为主要颜色进行教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这 6 种颜色的含义和应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在造型教学中,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曲线和直线作为造型要素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价值。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比如在教授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剪纸中的吉祥纹样”时,教师可以引入陕西剪纸这一吉祥纹样的代表性地区,深度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人对于“吉”“祥”二字的解读,引领学生领会吉祥纹样的文化内涵,如纳福祈祥、脱灾解难等,教师讲解时赋予这些剪纸图案深刻的内涵,以加深学生的感受,展示剪纸吉祥纹样的发展历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容,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剪纸文化,借助多媒体播放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片段,讲述剪纸的制作过程,诸如对称折叠、剪刻等,引导学生选取寓意美好的吉祥纹样进行剪纸创作。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体验感悟
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传统节日的特点,组织相关活动,在端午节,组织学生进行做香囊的比赛,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针、线、剪刀、装饰品等相关材料,教师先拿出一个香囊让学生观察其结构,然后进行专业技术引导,让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当中,提醒学生进行色彩和装饰品的搭配,使香囊更美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了香囊的制作过程和方法,还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如在教授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多彩的民间美术”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扎染这一艺术形式,将教室用各种扎染的工艺品装扮成扎染工艺品的展览空间,学生伴随着悠扬的民乐步入教室,瞬间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所吸引,教师趁机多媒体播放扎染的历史及制作方法,让学生在扎染的世界里畅游一番,从历史中去感悟,体验扎染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紧接着教师演示扎染制作方法步骤:折布、扎线、染色,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技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比如在进行“剪春花”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剪春花”的由来、文化背景详细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春节有“剪春花”的习俗,与此同时向学生们展示更多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验,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准备好相关的道具,如彩纸、剪刀、胶水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开创逻辑思维,进行剪纸活动,教师也要做出适当的讲解,将里面蕴含的小技巧、安全规范都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造成伤害,在课堂后期,教师进行班级评选,让学生选出最好的作品,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添课堂学习的动力。
结论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运用信息技术以及推进跨学科融合等路径,能够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化自信和艺术创造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路径和方法,为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艺术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姜超 . 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J]. 小学时代 , 2020(1):2.
[2] 厉 晓 . 传 统 文 化 融 入 小 学 美 术 课 堂 策 略 浅 析 [J]. 文 学 少 年 ,2020(31):024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