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张远平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6S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自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6S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的2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了在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另外2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在接受不同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实施手术室6S管理法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在物品管理、医护人员着装规范、消毒隔离措施、环境整洁度以及护理安全等多个方面的质量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6S管理法引入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和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整体质量,还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6S管理法;手术室;护理管理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6S管理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现场管理工具被引入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6S管理法源自日本,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afety)六个方面,旨在创造一个有序、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1]。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6S管理法通过整理和整顿,可以合理规划手术室的空间布局,确保必需物品的易于获取,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和搜索时间,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清扫和清洁能够保持手术室的环境卫生,降低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安全作为6S的核心,通过预防措施和风险管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本文将探讨6S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实践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选取了自2023年2月至同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6S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的2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占比为12人,女性则为8人,年龄范围介于22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0±18.0)岁。同时,选择了在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另外2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男性为13人,女性为7人,年龄分布在21至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0±18.0)岁。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手术室医护人员均对研究内容有充分了解并自愿参与,同时,此项研究已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人员的基础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发放相关疾病临床治疗以及发病原因的健康手册,为病患及时进行问题解答,告知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手术室内需要做好室内消毒和温度调整。
观察组实施6S管理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整理(Seiri):对手术室内部物品进行分类,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必需品应确保有足够的数量并放在容易获取的位置,以满足手术过程中的需求。非必需品则应移除出手术室,以减少空间的浪费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利用手术室空间,避免物品的过度积累,从而缩短护理人员寻找工具的时间,提高护理操作的效率[2]。②整顿(Seiton):对设备、器械和耗材进行合理布局,标记存储位置,建立固定的位置系统,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迅速找到所需物品。对手术室工作流程的优化,如手术器械的准备、使用和回收流程,以确保每一步操作都能高效、准确地完成。③清扫(Seiso):定期进行手术室的清洁工作,确保无尘、无菌的环境。这包括对手术室的地面、墙面、天花板以及设备表面的定期清洁,以及及时清理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干净、卫生的工作和治疗环境。④清洁(Seiketsu):制定清洁和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并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能遵循这些程序。定期检查和更换空气过滤器、手术床单和器械等,确保符合卫生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以保持手术室的持续清洁和无菌状态[3]。⑤素养(Shitsuke):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6S管理法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对护理人员表现的监督和评估,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来鼓励他们持续改进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⑥安全(Safety):确保所有设备和器械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同时,确保护理人员了解并遵守所有的安全规程,如正确使用手术器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等。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预防,以及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1.3观察指标
(1)由我院自拟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定量表,每项以100分为准,分值高低与护理管理质量高低呈正向比。(2)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估
观察组对于物品管理、医护人员着装、消毒隔离、环境整顿及护理安全等方面的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2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观察组对于物品管理、医护人员着装、消毒隔离、环境整顿及护理安全等方面的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通过6S管理法,实现了手术器械和耗材的合理布局与标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物品,保障了手术室的无菌状态,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保持了手术室环境的整洁和有序,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6S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提高物品管理的效率、规范医护人员着装、加强消毒隔离措施、改善环境整顿和提升护理安全,提高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水平,并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6S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邱凤. 6S管理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 (09): 161+163.
[2]夏燕萍. 6S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 (47): 148.
[3]詹西荣. 6S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 25 (07): 179-180.